从牛津郡出发,只需坐车片刻,便可以到达伍德斯托克,一个散发着世外桃源般气息的小镇。沿途随处可见乔治时代的田园风光,还有洋溢着富足情绪的居民。于是你才可以浓浓地感受到何为鲍德温那句经典名言“英国就是乡村,乡村就是英国,英国人都乐于做乡下人”的真正蕴意。
自工业革命发轫到日不落帝国,从被两次世界大战重创到成功举办2012夏季奥运会……这个国度曾经如日中天,又曾饱经沧桑。直至如今,这个国度依然视女王为至上,视礼仪如生命、奉绅士道为灵魂。所以,当我走过奇怪的熊雕像和石砌的小教堂、走过墙上爬满蔷薇的乡绅宅邸、走过大门紧闭毫不起眼的乡村小店,再走过小店左边一扇挂满藤蔓的古旧拱门,这弥漫在空气中的静谧让我意识到——因为看透了工业、因为看透了资本,于是才有了眼前的丘吉尔庄园。
金银相交的明顿餐具、威廉姆尔伯勒马德罗二世的雕像、距今近400年历史的詹姆斯希尔天花板、贝尼尼喷泉等,无声地映照着丘吉尔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丘吉尔庄园和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本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只是一个后封的勋爵,作为马尔伯勒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他根本没有机会进一步继承公爵爵位,也就不可能继承这座庄园,更不要说其子、温斯顿·丘吉尔爵士本人了。在我看来,许是后来碌碌无为却仍无偿占有这座豪华庄园的马尔伯勒家人的愿望,他们才乐意称此地为丘吉尔庄园。
对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世人评价褒贬不一,但人们无法忽视他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如同工业革命般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每当我翻阅《不需要的战争》,那句:“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犹如余音在耳,振聋发聩。
带着这份绕耳余音,我沿着范布勒爵士几何形花坛的边缘漫步,穿过林木葳蕤的湖泊,树叶微风中漫天起舞,轻盈地肢解阳光。脚下,碧草芳菲的泥土味道宛若凝固岁月,斑驳的树影间,或现一座寂静的庙堂、或传来久听不见其形的泉声。置身于此,仿佛四周的时光开始逆流,带我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也让我追忆起过去半个世纪一路逐梦至今的自己。
教堂一旁不起眼的树荫下,时空的逆流正跳转方向,加剧流动。我看见历史的天空淅淅沥沥下着细雨,暮色延伸的尽头,那株粗壮的杉树梢下,羞涩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尔正用小鹿乱撞般的心情和温斯顿·丘吉尔并排坐在石质的长椅上,雨露爬满了他俩的心扉,直到那只黝黑的甲虫爬到了树旁的墙缝处。“我看到地上一只小甲虫在爬,我就对自己暗说,如果它爬到那条墙缝处,温斯顿还不求婚,那他肯定永远不会向我求婚了,但结果……”多年后,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恍惚在光影间渐渐退散,我终于看见了现在的自己,正手捧鲜红的花,虔诚地站在丘吉尔和克莱门蒂娜并不醒目的墓碑前。于是,一股庆幸之情前所未有地在我心底缓缓扩散。我庆幸自己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道路上,即便在最为困难的时刻,我都从未将“勇气”丢弃,一直紧紧地将“永不放弃”当做信仰,镌刻在心。如果我对于自己当初那场关乎命运的抉择中选择了妥协,顺应所谓艺术世家“应有的决定”而踏上了影视演艺之路,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活在电视荧幕前,活在人们的茶余饭后中……或许,我会比现在光鲜。但也不可能一心一意促成建立起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并站在图书馆门前的梧桐树下,将“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可以奉献,这些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的信念融进心底。正如同年轻时的丘吉尔虽然身在保守党派,却依然执著于自己的政见,不愿与尼维尔·张伯伦妥协,几度沉浮,高喊着“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的无畏气魄,几番波折直到临危受命带领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于是他才可以进而感悟到:“命运不靠机缘,而是靠你的抉择。命运不是等来的,而是争来的。”即便在1965年1月24日的夜晚,91岁高龄的他在病榻前因中风而奄奄一息,在生命燃尽的最后一刻,他也不曾将扎根于灵魂深处的勇气与不屈放下,他依然高举象征胜利的V字右手说:“我准备去见上帝了,但上帝有没有准备好见我还很难说”。
走出宫门,抬头仰望,这一刻的伍德斯托克,雨雾尽皆散去,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