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介绍,现阶段潜水器常态化业务运行的条件仍不完备,因此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开展试验性应用,完成“蛟龙”号从海试向常态化业务运行的过渡。“蛟龙”号本航次将安排科学家随潜水器下潜。据了解,目前已有14名科学家通过考核,具备了随艇下潜条件。根据安排,“蛟龙”号本航次中每次下潜将由2名潜航员搭载1名科学家。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水下观测,并协助潜航员完成近底作业。
“蛟龙”号本次出航是潜水器开展试验性应用的首个航次。航次将分三个航段。第一航段在我国南海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的功能试验,并开展深海科学研究。第二航段在东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重点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及海底沉积物剂量反应试验等。第三航段在西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申请区,利用照相、摄像、声学地形测量等手段进行近底测量和取样,获取海山区环境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