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2013年07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一缕缕阳光折射成千万道光芒
——志愿者万阳的故事
陈浩
■万阳(左)看望病友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本报记者  陈浩

  7年前,他是一位特种兵,戍守边防;4年前,他是一名来沪打工者,起早贪黑;2年前,他患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家贫药贵,幸遇社会救助,完成了骨髓移植;1年前,他成为一位志愿者,每周和朋友去长海医院血液内科给病友带去关怀。他叫万阳。他说:“是社会关爱给了我生机!希望我也可以给其他病人带去阳光,让更多的人病愈、灿烂。”

  一场大病

  安徽阜阳的万阳退伍后来沪,在七浦路经营一家小餐饮铺,每天要工作19个小时,两年前劳累过度病倒,被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住进了长海医院。家里把能卖的都卖了,弟弟还拿阜阳的房子抵押借了债,可手术费用仍有很大缺口。

  2011年2月17日,本报《一场大病两月煎熬三份温情》报道了万阳的遭遇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达到25万多元。弟弟和万阳骨髓配对成功,骨髓移植手术十分顺利。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看到万阳时,他脸上的憨厚、纯真依旧。“现在恢复得很好,医生说‘定期复检’都可以免了。”如今万阳已结婚,妻子也已怀孕5个多月。“我能重生,全靠社会救助。”出院后他一一拜访帮助过他的好心人,“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两盒鸡蛋

  万阳大病初愈后开始找工作,但别人一听他得过“大病”,都不敢录用。为了生计,他卖起了草鸡蛋,每天将摊位放在长海医院门口。“因为我熟悉这里。”其实长海医院是他“活过来”的地方,他更惦记这里。

  (下转A5版)  (上接第一版)

  去年5月,万阳在医院门口摆摊时,一个妇女问他,能否送两个鸡蛋,她的儿子生病住院了,家里连买鸡蛋的钱都没有。万阳送了她两个。第二天,妇女又来,再次向他讨鸡蛋。她告诉万阳,儿子得了急性淋巴白血病,躺在7楼住院部,又报出了主治医生的名字。万阳对长海医院血液科实在太熟悉了,对方说的显然是实话。他一阵心酸,泪湿双眼,把剩下两盒共16个鸡蛋全部给了那位妇女,还将当日卖蛋所得240元送上。那名妇女感动得在雨中磕头致谢。

  在长海医院血液科病房,万阳见到了那位妇女的儿子。小伙子刚接到一所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被查出得了重病。孩子绝望的哭泣一次次触动万阳。从此,他经常回长海医院血液科探望病人。他每次去应聘工作,唯一条件就是:“周末请不要安排我工作,我要去医院看望病人。”

  寻找同伴

  万阳深深觉得一个人力量有限,他想发动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血液病患者。

  除了发动身边亲友,“我还到地铁里,从搭讪、聊天开始,寻找、发动热心公益人士。”虽然这样做会遭人误解,成功率很低,万阳始终坚持。“粗算下来,仅在地铁站就接触了至少200人,目前已有2个人被我拉‘入伙’,算是小有成绩了。”

  最早加入爱心团队的,是当初向病中的万阳伸出援助之手的朱莹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最多时人数达到200人左右。QQ上,大家给团队起了一个名字叫“爱心码头”。每次,谁有空就到医院血液科病房看望病人。“大家都是自发的,来或不来,没有组织,没有统计。”

  长海医院血液科护士长李女士对记者说,她一次次看到万阳来看望病人,十分感动。“医院看好病的病人不少,而像他这样感恩的人我几乎没遇到过。”血液科现有病人65人,这些病人万阳几乎都熟识。

  由于人数渐多,队伍渐大,如今爱心团队还开辟了同济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两个看望点。

  爱心团队

  昨天下午,记者跟着万阳走进血液科病房。23岁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女孩小靳正坐在病床上啃山芋。

  “哈,在吃下午点心呐!”

  小靳和母亲看到万阳,像看到亲人,忙招呼他坐下。万阳和她们聊着天,还提醒对方,最好吃软一点的东西,如果口腔被扎伤就麻烦了。他勉励小姑娘,你病情不算重,化疗4次了,会越来越好的。

  51床的纪先生患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术后复发,在输血小板。“这张床是我当年住院时睡过的。”万阳劝纪先生,“我会好,你也会好的!关键是千万不要放弃,不要再说‘等死’之类的话了。”

  他又去看望了一位叫张国庆的病人。对方原来也是军人,家属看到万阳像看到自己的小辈,听说万阳快要做爸爸了,连说恭喜。

  万阳告诉记者,他和爱心团队的朋友来医院,主要是和病人聊天,帮他们树立信心。有个孩子想要一顶帽子,大家就给他买来;有个孩子想吃酸菜鱼,有人就给他做好端过来;有孩子想看动漫,有人就把电脑带来给孩子“解渴”。总有人悄悄地捐款。万阳现在收入不高,也常拿出一些钱资助病人。“我母亲每月给我300元,老婆也经常给我钱,都让我捎给这里的病人。”

  义卖募款

  万阳等人还重点帮助了几个病人,其中一位是来自四川绵阳的14岁少年何涛。

  何涛母亲向女士说,去年10月,读初三的儿子得了一场感冒,后来验血发现淋巴有异常,长海医院诊断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已是第三期,很严重。”该病可以通过自体骨髓移植治疗,但费用至少要20万元。向女士在沪做家政,老公曾遇车祸,治疗时用光了积蓄。为了给孩子筹措费用,全家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只能采取保守疗法。

  爱心团队想为孩子办一个“爱心跳蚤”慈善义卖活动,得到了世茂佘山艾美酒店的全力支持。6月23日下午,酒店员工、公益服务社、热心市民纷纷“出手”,捐出了各种各样供义卖的物品,万阳供职的上海胶媚商贸有限公司也拿出许多礼品,还有彭浦新村街道“阳光之家”和“阳光基地”送来了残障人士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其中最特别的是酒店大厨贡献了一次法式大餐料理上门服务作为“义卖品”,还有一位热心人士捐献出一套世博徽章集锦。一位朱小姐以2万元购得世博徽章后又将其捐出,希望用于下次义卖。当天,义卖所得40740元全部由万阳交给何涛的母亲。

  在此之前,万阳等人还为男孩小游募捐11万元,为小童募捐4万元,为小梅募捐2万元……“慈善和公益不是企业家和富豪们的事情,我们小老百姓也可以做。”万阳对记者说,每个人都贡献一缕阳光,通过折射和放大,就是千万缕阳光,就像他的名字。“我相信,总可以帮到一些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冷静观察 沉着应对 坚定前行
敢闯敢试敢担当决定转型成败
防风险抓机遇 能创新敢担当
让一缕缕阳光折射成千万道光芒
各校公布一本投档分数线
年届三十 刘翔要从心开始
两车相撞 莫斯科死伤79人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让一缕缕阳光折射成千万道光芒 2013-07-14 2 2013年07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