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结识鱼类专家
说起这对相识已有时日的师生,堪称一段教育佳话。老师是华东师大生物系副教授周忠良,学生便是钟佳耘。去年暑假里,喜欢化学的小钟同学开始了一项课题研究,采用斑马鱼胚胎检验一次性筷子浸出液的毒性。由于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学校老师便介绍她去请教华东师大生物系的唐思贤老师。唐老师热情接待了小钟。作为鸟类研究专家,唐老师说自己对鱼类的研究不是专长,所以,就又将小钟的课题转发给了同事周忠良,请这位鱼类专家关心一下这位初中生的课题。没想到,接到“任务”的周老师从此便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
互通邮件探讨科研
钟佳耘通过实验发现,合格品牌的一次性竹筷高浓度浸筷液,具有阻碍斑马鱼胚胎正常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因此也就存在着影响人体健康的可能。而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鱼类研究专家,周忠良平时既要带研究生、给本科生上课,还有科研任务在身,却乐于挤出时间去倾心指导一名素昧平生的初中生的小论文。周忠良说,给中学生当指导,在华东师大是很“流行”的事,许多老师都把它看作是分内事。“说来也巧,我上的一门课叫‘生态毒理学’,钟佳耘的课题与我的教学很吻合。虽说她的实验浅显了一些,但方向是正确的。而且,从检索来看,国内外还没有同样的课题研究。”
在给小钟的邮件中,周老师说:“你能在家里让斑马鱼生小宝宝,说明你对小动物已经呵护得很好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当钟佳耘取得一点进步时,周老师又鼓励道:“获得成功时是非常兴奋的。其实回过头来会发现,过程是更有意义的。热爱科学的人总会自我享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钟佳耘说:“平时,我请教周老师问题时,都是在忙完了功课的深夜里,而周老师回复邮件的时间则大多在凌晨。课题小论文前后修改了7稿,周老师每次都是认真地审读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想向恩师鞠躬致谢
凭借《一次性竹筷浸出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这个课题,钟佳耘获得了本年度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在中考时被上海中学东校预录取。但让小钟和她的父母过意不去的是,由于正值初三中考关头,学习十分紧张,而华东师大生物系又是在闵行校区,所以一年来尽管得到了周老师的许多帮助,师生俩却从未见过面。小钟说,这次相见时她会当面给恩师鞠躬致谢。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