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尼克松总统访华安保揭秘(下)
武健华
■ 1972年2月26日周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一行游览杭州西湖
  ◆ 武健华

  上午8时,参观游览的车队出钓鱼台国宾馆北门,按照预定的路线奔八达岭而去。沿途整个路面,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冰雪。但公路两侧的原野,却依然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这一招,使尼克松的随行记者和特工人员,大为惊诧,赞叹不已。

  车队平安抵达长城,尼克松和他的夫人及随员们,兴致勃勃地登上高高的烽火台,眺望观赏长城内外的景色。

  为了这次来华访问,尼克松专门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和相当多的哲学著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番阅读,此刻他踞高远瞩才有更多的感触,也真正领略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传神渲染描绘。

  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2月24日在北京发表了尼克松总统在游览长城时的谈话。

  他说:“我的希望是,在今后,也许是作为我们这次访问所作出的开端的结果,许许多多的美国人,特别是十分喜欢旅行的美国青年,将能有机会来到这里,就像我今天同尼克松夫人和我们一行其他人来到这里一样。我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一城墙,能像我一样地回想这一伟大人民的历史。”他在这番谈话中,最后还带有浓重感情地说:“我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孩子会有机会到这里来。”

  从八达岭回宾馆的路上,与我坐在同一辆车上的四位美方特工,由于几天的相处比较熟悉了,再加上他们亲眼看到中国的社会治安是比较稳定的,中国的警戒部署,是严密周到的,不像2月21日从首都机场到宾馆那样紧张了。他们将布兜里装的美国产的水果糖,掏出来给大家吃。通过翻译,问我们北京一些有名景点的情况,他们也给我们介绍去华盛顿要看哪些地方。他们还夸,尼克松总统坐的中国产的红旗防弹轿车比较宽敞,车的引擎挺好,乘坐比较舒适等等。

  2月25日上午,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等陪同,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参观了故宫和出土的历史文物。合众国际社当日报道说:“在堂皇的太和殿,尼克松停下来观看雕刻着错综复杂的图形的木台上的纯金宝座。在他观看并通过翻译与叶交谈时,他突然现出满面笑容。这位中国元帅向他讲了故宫的一些历史。”

  尼克松在装有两具穿着完全是翠玉制的“葬衣”的木乃伊的玻璃柜前停留的时间最长。他们还看了公元前六百年的一些青铜马,并照了像。

  参观故宫那天,空中飘着雪花,风大天寒。这天美特工人员的着装不约而同,一律中式打扮。身穿一件蓝布棉大衣,头戴一顶两耳下垂的棉帽,足登黑色深帮的布棉鞋。在故宫大院的人群中穿来穿去,犹似一幕有趣的“动画片”,着实引人注目。他们事后告诉我,这种棉布又软又暖,在美国是买不到的,美国有的都是化纤,所以他们不仅自己买了,还给家人或朋友带了不少。

  游览杭州西湖尼克松一行“失踪”

  2月26日,按照谈判协议,北京至杭州,尼克松总统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客人,乘坐周总理的伊尔—18涡轮螺旋桨专机,在周总理陪同下,前往杭州。这架飞机是由中国民航总局北京民航局局长张瑞霭领队,刘崇福、曲延昭驾驶的,他们是中国民航最好的驾驶员。

  这是一次庞大的机群行动,共运用了8架伊尔-18型飞机,一架子爵号飞机,一架云雀直升飞机。美国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和另几架运输机,也加入了这个飞行编队。

  为了保证尼克松外出行动的安全,专门从北京空运过去两部红旗防弹汽车。

  然而在杭州,还是在忙中出了点小纰漏。

  因为一到杭州,中、美两方人员就各往各处,尼克松被安排住在刘庄,周总理住在西泠。根据预先日程安排,下午是游西湖,周总理和尼克松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在花港观鱼景点会合。

  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领会好意图,导致周总理和随行人员在花港观鱼景点等过了汇合的时间,仍不见尼克松一行的身影。美特工人员又是一阵慌张,周总理也怕出什么意外,连忙吩咐有关人员立即联络寻找。

  其实,尼克松一行就在距汇合点不远处的草地上等候,我们跟随尼克松是准时到达的。由于逾时不见,可着实使人焦急不堪。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两边的人终于联络上了,但游西湖的活动却因此而稍有耽搁。

  在杭州发生的另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是,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等国务院专家,突然对即将于第二天在上海公布的《中美联合公报》发难,要求再做修改。

  这件事当时在杭州听外交部有关负责同志说:想不到因为公报问题,美国方面又节外生枝。在去杭州的飞机上,美国国务院的专家们看过公报后一肚子意见,要求尼克松进行修改。尼克松迫于压力,让基辛格转达他的意见。乔冠华只好去找周恩来总理请示。总理说:“我们也不能放弃应该坚持的原则,这个事,要请示主席。”周恩来当即拿起了红色的直通电话。毛主席听了汇报,口气十分坚决地回答说:“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毛主席停顿片刻,又严厉地加上一句话:“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于是基辛格与乔冠华在刘庄宾馆又开了一次夜车。凌晨之时,另一个“最后”草案终于完成了。当然,吸收了罗杰斯的专家们的一部分意见。草案再次提交双方首脑正式批准。

  周恩来总理一直在考虑这件事。他对美国国情作过研究,对尼克松执政以来白宫与国务院的矛盾是有所了解的。他由此联想到,按职务,罗杰斯该排在基辛格前面,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时,罗杰斯没能去,难怪人家有意见。他还考虑,明天到了上海,要特地去看望罗杰斯,做些弥补工作。

  后来我在章含之写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一书中,看到有一段说她跟随周恩来总理作翻译,在上海去看望罗杰斯的始末。

  借欢送宴会与美国特工干杯送行

  1972年2月27日下午5时,中国总理周恩来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锦江饭店礼堂里向世界宣布了后来被尼克松称为“改变世界七日”的举世闻名的上海公报。

  在接待尼克松总统访华一周的过程中,有冷也有热,有棘手的揪心,也有令人心暖的喜悦。如参加接待的人都知道,毛主席听工作人员说,来访的美国人都喜欢吃中国的糖果,就告知礼宾方面,赠送来访的每位美国人10斤糖果。大气恢弘的毛泽东,居然会注意到美国人爱好糖果这样一个细节。

  28日,访问团一行临上飞机时,每人都拿到一盒装有10斤糖果的礼物。据说那做工考究的缎面礼品盒,是连夜赶制的,粘缎面的浆糊还不曾干透呐!

  公报发表当晚,周恩来总理在锦江饭店举行了盛大欢送宴会。这是尼克松访问一周中最轻松、最欢快的一次宴会。我方警卫人员,借用宴会的机会,与美国特工一个个干杯送行。

  1972年2月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一行,结束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这天上午乘专机离开上海回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方其他领导人与他们握手告别。欢祝尼克松的访问得到了圆满成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里程启动了。

  (作者为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8341部队政委)  摘自《世纪》2013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暑期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招生招聘/人才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尼克松总统访华安保揭秘(下)
与邬达克同时代
石库门酒店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尼克松总统访华安保揭秘(下) 2013-07-24 2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