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人物/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我对祖国有一种负债感”~~~
“我对祖国有一种负债感”~~~
“我对祖国有一种负债感”~~~
     
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对祖国有一种负债感”
阿富汗“追风筝的人”胡塞尼
唐昀
  卡勒德·胡塞尼(见图)出生于阿富汗,15岁时因苏联入侵随全家逃亡美国。他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在“9·11”后不久出版,大获成功,他因此受邀担任联合国亲善大使。名利双收却让胡塞尼深感内疚,他说:“我因为描写饱受苦难的阿富汗人生活出人头地,这让我对祖国有一种负债感。”

  从小梦想当作家

  胡塞尼曾梦想当作家,但15岁来到美国时一句英语都不会说,靠写作谋生这个念头显得十分荒唐。于是,他走了一条惯常的“移民之路”:就读医学院成为医生。但他的写作之梦从未熄灭,所以当《追风筝的人》2003年出版时,他欣喜若狂。

  读者被书中爱与赎罪的主题深深打动,也因“9·11”事件而对阿富汗那片陌生而遥远的土地产生兴趣。很快,这本书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而且一上就是130周。

  胡塞尼承认,若不是“9·11”让世人更加关注阿富汗和塔利班,他很可能现在还在做医生。1999年他读到一则报道,说塔利班禁止放风筝,于是“一时冲动”写了则小故事,讲述他童年在喀布尔喜欢做的事情。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把这则故事扩充成一部小说。

  如今,48岁的胡塞尼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畅销书作家,在旧金山湾区过着舒适的生活。阿富汗人对他获得成功并不惊讶,但认为他的书不过是在传播阿富汗的丑陋一面。他们的反应是:“我们当然感到骄傲,但他是在兑现我们的耻辱。他离开祖国30多年,能知道些什么?”

  新小说诠释亲情

  胡塞尼的最新小说《群山回唱》刚刚问世,再次引起轰动,全国各地的书店排队邀请他出席签售活动。书中描写一个绝望的家庭,小女孩帕里被父亲卖给喀布尔一对夫妇,后来去了巴黎,从此展开新的人生。

  胡塞尼本人也曾经历生活巨变。他出生于1965年,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小学校长。1976年,父亲被派驻巴黎,全家一同前往。直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前,他们都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

  1980年9月,父亲得到通知,去美国政治避难的申请获得通过,且要在两三周内离开。由于时间紧迫,他们把所有值钱的东西永远地留在了喀布尔。

  和许多避难的阿富汗人一样,他们在美国加州北部落脚,那里最终形成西部最大的阿富汗人社区,共有约7万人。初抵美国时,他们一无所有,母亲到餐厅做服务员,父亲到工厂做工。尽管生活艰难,但5个孩子十分争气,除胡塞尼当医生外,其他4个孩子都从事高科技行业。

  亲情是《群山回唱》的重要主题,书中的父亲在走向生命终结时得到子女悉心照料,感人至深。现实生活中,胡塞尼的父亲与癌症搏斗数年,于2009年去世。当时胡塞尼正在写《群山回唱》,目睹母亲日夜照料父亲,把所见所感写入书中。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母亲把全部生命都投入到为他洗漱、喂食、擦身中,那是我见到的对爱最动人的诠释。”胡塞尼说。

  展现祖国另一面

  胡塞尼说,他希望能展现阿富汗人的另一面,有别于影视中的“大胡子”和“扛枪战士”形象。《群山回唱》中说,阿富汗人即便在墙上涂鸦,写的也是著名诗人的诗句。

  “诗歌是阿富汗的DNA,不识字的农民也会背诗。”胡塞尼说,“我从小听祖母讲诗人菲尔多西写的《列王记》,关于王室、罪恶、背叛,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写作时总被这些吸引,不知不觉写到家庭的挣扎、人们的爱恋和彼此的伤害。”

  自从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后,胡塞尼有机会回到祖国,看到那里的变化:“现在都倾向于把阿富汗描绘成凄惨的失败国度,可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好事正在发生。塔利班时代女孩不能上学,而现在成千上万女孩在接受教育;孕产妇死亡率和初生儿死亡率不断下降;全国有1200万手机用户,连农民都用手机做生意。这是个年轻的国家,大多数人口不满25岁,对未来充满期待。当然,挑战依然巨大。”唐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8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阿富汗“追风筝的人”胡塞尼
胡塞尼的三本书
广告
新民晚报人物/新民环球B08阿富汗“追风筝的人”胡塞尼 2013-07-25 2 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