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哈尼在今年6月的总统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被伊朗人民寄予厚望。但分析人士认为,为兑现竞选承诺,鲁哈尼必须跨过三道难关,即应对经济制裁、缓和与西方紧张关系和打破核谈僵局。
经济制裁难缓解
近两年来,欧美主导的经济制裁使伊朗石油收入每年减少数百亿美元,当地货币里亚尔贬值一半以上,通货膨胀超过30%,部分地区失业率高于20%。缓解制裁、改善经济是伊朗民众对鲁哈尼的最大期望。
然而,就在鲁哈尼即将上任之际,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制裁议案,寻求进一步遏制伊朗石油出口,以此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德黑兰大学政治学教授齐巴卡拉姆说:“美国议员们毫不犹豫地通过了制裁议案,没有表现出对鲁哈尼新政权的任何期待。”
在鼓吹制裁的西方政客看来,经济制裁压力下,伊朗选民才选择温和派的鲁哈尼,希望与西方缓和关系。分析人士指出,西方感觉尝到了制裁的甜头,绝不会轻易放松制裁。
西方关系难改善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新制裁议案,令有意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的鲁哈尼处境尴尬。对此,齐巴卡拉姆说:“如果鲁哈尼此时抛出橄榄枝,必然会受到伊朗国内保守派的强烈质疑。”
他认为,鲁哈尼改善与西方关系的阻力,主要来自国内反美势力和西方“倒伊”政治力量。
齐巴卡拉姆说,若与西方关系缓和,伊朗将获得更大生存空间,这是美国和以色列国内的部分极端“倒伊”政治力量不愿看到的。他们会游说本国政府加强对伊朗的制裁,阻挠伊朗与西方国家进行有益接触。
此外,伊朗国内强硬保守派还控制着伊朗议会等重要政治机构,在他们的反对下,鲁哈尼要向西方做出让步绝非易事。
核谈僵局难突破
分析人士认为,核问题是伊朗所有主要问题的根源,如果核谈没有进展,其他方面也很难取得突破。
外界认为,鲁哈尼上台后第一件事将是重启核谈判。鲁哈尼在竞选造势时曾表示,捍卫核权利是伊朗人民的共识,伊朗不可能让步,但会增加核计划的透明度。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核政策最终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决定,鲁哈尼强调增加透明度,就是在释放积极信号,表明伊朗未来有可能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接受更多国际社会监督。 杨定都 何光海
(新华社德黑兰8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