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伍尔沃斯超市最近在内部刊物上刊文称,“喝大量牛奶、吃红肉多的人是极佳的汽车保险销售对象,而吃通心粉和米饭较多、习惯在晚上加油、喝烈酒的人则不是。”超市将保险公司统计的车祸数据与消费者会员卡记录的购买数据交叉比对,发现了上述规律,并把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卖给保险公司。
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百货梅尔商场则根据顾客的消费记录分析出他们的购物喜好,并据此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发送新品及打折广告。
澳大利亚隐私基金会副会长、法律专家韦尔称,给顾客办会员卡看似是福利,其实不然,“‘大数据’的作用不是整合分析,而是针对个人,想知道你易被什么商品吸引。”
尽管填写会员卡信息有时不需具名,但电脑专家说,在大数据时代,对庞大数据整合分析,极易确认个人身份。欧华律师事务所隐私权律师克里斯蒂补充说,从法律角度来看,当从大数据中重组出个人身份时,隐私法不足以保护消费者。
美国塔吉特百货是最早利用大数据的零售商。公司利用数据可以分析出哪些顾客怀孕了,甚至在哪个妊娠阶段都一清二楚。去年公司就曾因此而闹出新闻:它分析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怀孕了,然后把婴儿产品优惠券送给女孩。谁知女孩父母并不知情,盛怒的父亲冲进商场找经理算账时,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被蒙在了鼓里。
对此,伍尔沃斯超市和梅尔百货坚持声称,会员计划不会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所有提供给数据分析公司的数据都是去除身份的,不能追溯到个人。”伍尔沃斯的发言人说,“除此之外,我们还与数据公司签订保密协议,阻止任何重组身份信息的行为发生。”梅尔百货的发言人也辩称没有出售顾客数据,只是将数据和供货商共享而已。
(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