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淘宝网上出现了一种“奇葩”商品——灵符。回心转意符、斩桃花符、婆媳和睦符、心想事成符,等等等等,应有尽有。
这些“灵符”的奇葩之处,不仅在于其本身完全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商品”,而且销量高得惊人,买家的评论也好得颇为出乎意料。以一张号称可以让感情疏远者回心转意、挽回婚姻,标价300元的“回心转意符”为例,有一个店家一个月居然成交2355笔,总成交额超过70万,并且买家们的评论几乎100%的好评。有人还在评论中“直播”灵符的神效:“昨天收到的,昨晚好像就梦到他了,但是很模糊。”
简单不过的迷信思想、拙劣的骗局,却引发了购物的狂潮,成就了“创业”的辉煌。姑且不用“愚昧”、“无知”等等字眼来形容这种现象,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吧。
心理诱导的暗示作用
风水、算命、灵符,这些首先是一种心理诱导。人在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时,情绪自然会出现波动,对未来的不可知和迷茫使得安全感降低,心理依赖性增强,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恐惧或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会渴望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指点。这种时候,我们改变现状的愿望会特别强烈,受暗示性比平时也要强。
灵符,或者算命、风水等,其实就是抓住了人们这一受暗示的心理,充分运用暗示的力量,就是说,当人们觉得这些东西能带来好运时,它便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和鼓励,从而使人们得到行为上的改变,然后把这些哪怕细枝末节甚至是牵强附会的改变,和所谓的“灵符”或者“大师指点”联系到一起,慨叹“真的好灵哦”。
这有点像我们平时对某些“征兆”等的态度,比如说,很多人都相信“左眼跳财,右眼跳祸”,左眼皮一跳动,便心情愉悦,干什么都轻松自如,反之则精神紧张,失误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于是,便说“征兆”灵验了。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本身感受到的心理暗示,以及随之产生的种种精神和身体方面的反应。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果说风水、算卦等还有很多模糊概念的词汇和狡辩式的退路,那么“灵符”的灵验与否其实是一试便知的,可以说,即使按照传统的观念去看,随随便便的一个人,打出“大师”的旗号,并利用互联网这种现代的销售方式,大批量地销售所谓的“灵符”,竟然创造出这么大的“业绩”,其实也是荒唐得令人不可思议的。这就涉及到人们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宁可信其有”。
关于算命、风水、灵符等等,人们经常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者“信则灵”。其实,很多人算命也好,购买灵符也好,就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安慰。正如有的网友所说,“自己也不是绝对相信有什么‘奇门异术’,但买符可能会带来心理暗示,能让我在焦躁不安、绝望的状态中恢复平静,变得有期待。”这可能也是大多数购买者的初衷——姑且一试呗,掏钱购买一点心理上的慰藉,姑且相信那些超自然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吧,反正顶多损失点钱,总不会起反作用吧?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灵符”好评如潮的原因。据报道,有买家询问不灵验怎么办时,对方回复称“别还没开始就有不灵的想法,选择了就要相信”;有买家询问为什么不像承诺的那样“显灵”时,则被告诫,之前购买灵符所付的钱是“功德费”,如果乱说,会起反作用的……
如此这般,谁还敢“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