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吴晓灵,女,现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博导。1994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
著有《银行信用管理与货币供应》《银行与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新一轮改革中的中国》等多部专著和论文。2004年和2005年,曾被《华尔街日报》两度评为“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和2007年,被美国《福布斯》两度选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
人物印象
她的演讲语速很快——“资产负债管理、存贷比、市场对冲、货币供应”等一个个专业名词,伴随着她手中操控的PPT文稿演示脱口而出,以清晰的条理串起了一位银行业专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的见解,不仅让人领略了她对国际国内金融从理论到实际的深入了解及思考,更让人惊叹这位1947年出生的女性超出常人的敏捷思维。这是日前在第二届北京金融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吴晓灵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联系采访吴晓灵女士非常难。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银行界、财经类报刊的一些朋友都告诉记者,她很忙,很低调谦虚,历来不爱见记者、上媒体。直到记者在第二届北京金融街论坛上见到她,并强调主要介绍她在论坛上发表的观点,她才勉强点了头。在金融街论坛上,吴晓灵呼吁,要培育商业银行守法合规、诚实守信的市场文化。
对银行弄虚作假采取零容忍
在第二届北京金融街论坛上,吴晓灵首先表示:“我们国家有存贷比的控制和贷款规模的控制,这两项指标的控制侵蚀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已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桎梏。”她因此建议修订《商业银行法》第39条,“用流动性覆盖比例和净稳定资金比例替代75%的存贷比例。”
她解释说,《商业银行法》存贷款75%比例的规定,是特定历史条件对商业银行控制的手段,在当时情况下,对于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发展到今天,由于近年来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来提供,75%的存贷比从数字上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吴晓灵还直率地批评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追逐市场排名的文化背景下,在资本回报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用扭曲的市场行为应对监管的行政控制。”比如存款冲时点,贷款绕规模。她认为,银行用理财产品来冲时点,造成货币供应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不利于货币信贷真实信号的反馈,对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因为有各家银行都下达存款的指标和任务,为了完成存款的指标和任务,买存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吴晓灵指出,买存款的做法催生了资金掮客,为内外勾结、非法集资留下了漏洞。“银行的人员会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到社会上拉存款,资金掮客的生意是非常兴隆的,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潜规则的存在,银行内部有一些人员就利用这种方式搞非法集资,也扰乱了市场的利率信号。”
吴晓灵呼吁,要培育商业银行守法合规、诚实守信的市场文化,应对虚增资产负债规模和弄虚作假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银行应该做社会诚信的模范。”
离职后活跃于新的人生舞台
2008年1月,吴晓灵离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岗位,旋即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此,她转而活跃在国家的立法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舞台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草案、预算报告及进行专题质询,几乎每一次会议都有她颇具经济学家特色且直言不讳的发言。她多年深入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对国家的立法、监督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常常能提出独到的意见和建议。
赴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后,吴晓灵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主持《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在历时5年的修订过程中,吴晓灵主持调研、座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新修订的这部法于2012年12月28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今年8月27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会议上,吴晓灵提出,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还没发展就先过剩的情况,应该从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技术规范上应对。她说,不是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有些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具有不稳定性,上网发电有时成本很高,应该制定上网的标杆电价,以淘汰低效率的产能。
对今年6月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她提出,这部法律应该重点明确政府、企业、公民三者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做规划、定标准、监督实施、公开信息,而“有效的方法是实行首长负责制,谁任命对谁负责。”“环保部门的首长是各级人大表决通过的,因而他应该对人大负责。”“环保的规划和执行应该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报告中向人大汇报,也可以做专题汇报。”
讨论《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吴晓灵说,目前的二审稿存在着预算科目不够完整细化、预算权力分配缺乏有效监督制衡机制等不足。“具体表现在预算公开缺乏可操作性;现实中很多部门以国家秘密为由回避预算公开,公众很难知道这些资金具体花到什么项目上,人大也难以审查。”她建议,应增强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透明度,对预算公开的原则、内容、时限、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国家秘密”的内涵、外延和认定依据予以明确。
吴晓灵还提出,目前的城镇保障房建设政府包揽太多,应发展租赁市场,调整小产权房政策及过于严厉的限购政策。调控房价应抑制对房屋的过度投机,而不是抑制老百姓的投资性购房,“没有多余的投资房,租赁房市场全由政府背起来,这是不可能的。”
担任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2012年3月29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北京挂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担任名誉院长,首任院长是吴晓灵。
担任这所并入清华后的号称我国“金融黄埔军校”的首任院长,吴晓灵可谓众望所归。她的金融职业生涯有着不俗的工作业绩:在外管局局长任上,吴晓灵和众多政府官员一起,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采取了及时、恰当的措施,及时化解和制止了金融危机向我国波及;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她首先提出“藏汇于民”;面对境外组织要求人民币升值,吴晓灵曾多次代表中国政府明确拒绝;她支持并大力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发展,力推发展为小微企业及农户的小额信贷和发展小额信贷公司……
周小川行长曾评价她“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各项改革做出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开创性工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金融界享有较高的威信。”
吴晓灵很快进入了金融教育的新角色。她团结学院的教学、管理团队,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学院新创了金融EMBA项目,并尝试人才培养国际化,争取每个博士生能够在毕业前在国外著名大学交换学习1至2年,并为在国外交换学习的博士生争取在国际金融组织实习的机会。在学术研究方面,她设想,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决策与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分析与咨询。
“如果说过去30年,我们是和中国改革同行,未来,我们要与世界同行。”吴晓灵说。五道口学院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吴晓灵的人生也迈开了新的征程。
个人观点
虚拟货币迟早要监管
可以给互联网企业中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颁发银行牌照。互联网企业拥有银行牌照后,仍需要细分客户市场。金融的内涵和种类有许多,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严格的牌照和管理,不涉及社会公众的业务适度的监管就可以。虽然目前网络上出现了虚拟货币,但是它的交易量是有限的,因此现在当局还没有直接去进行监管,如果虚拟货币对法定货币产生冲突,迟早监管会提上日程。
银行专长不易被替代
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金融信息加工和传递的方式,现在互联网企业所做的单项金融业务不可能对传统银行造成颠覆性的影响。银行业务除了涉及终端消费,还有大量的业务涉及基本建设和制造业,这些并不是通过网上信贷、支付就可以解决的。复杂的金融产品需要现场沟通和人工审查、评判,这些都是银行的专长,不容易被互联网替代。对于高净值客户的理财管理,传统银行的能力也要优于互联网金融企业。
不能走银根放松之路
我们国家连续三年的高额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决定了我们绝对不能走银根放松之路。我们之所以感到钱少,是因为9.6万亿的银行信贷和10.7万亿余额的政府债券,铺的摊子太大了,如果要把这些摊子完成,每年都得以十几万亿的信贷来接续,中国承受得了吗?不走银根放松之路怎么办呢?尊重市场主体的投资和融资的自主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要义。中国不缺钱,中国有100万亿的存款,中国缺的是资金合理流动的渠道和工具。控制货币,放活金融是解决中国融资难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