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指出,要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精神品质,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大力倡导实干圆梦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一身正气的精神品格、爱心奉献的高尚情操,高扬社会主义道德旗帜。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切实加强领导,深入学习宣传,突出道德践行,激发蕴涵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精神力量,提升城市精气神,增强发展新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执着前行。他同时强调,尊重和关爱先进典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关怀送到他们每个人的心坎上。
会上,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和心里话。
杨兆顺
“再难办的事,也当自家事,再难弄的人,也是自家人。”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紫藤苑的“村长”杨兆顺面对居民区内各种棘手难题,有许多有效的方法。2011年3月29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草根经”真能管百家事》,在上海媒体中第一家大篇幅报道杨兆顺先进事迹,之后又多次跟踪报道。
“大家都说我点子多,实际上,在紫藤苑工作的这些年,面对一些困难问题时,自己也曾心虚过。打铁先得自身硬。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社区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光靠有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本领。我要多看书、多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座谈会上,杨兆顺表示,将把感恩、尽责的信念化为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尽心竭力做到“三个始终”:一是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二是始终把与时俱进装在心里;三是始终把党员本色记在心中。
周传金
“人,不能一时做好事,而要长久做好事;人,不能一时做好人,而要一世做好人。”
90后安徽小伙周传金因为见义勇为获得许多荣誉,这一次,又获得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光荣称号,还进京出席颁奖活动。9月26日下午,他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我深知,这样的礼遇,其实并非仅仅赋予我个人,它还代表着一个社会人心的向善和温暖的正气。”小周激动地表达他的感恩之情,“感谢上海!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之间互相传达的那种真善美。等我的伤势完全康复后,我还要回到上海工作。经过了这件事,我真的觉得上海这个城市很美好,不仅城市建设美丽,这里的人真的很好。这样的温暖,也让我深深觉得,人再渺小,也不能失去内心的正气,社会上还有很多好人和好事,值得去信仰和追求。”
杨晓燕
“上天给了我个折翼天使,我们就用爱做他们的翅膀。”
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第三届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杨晓燕在经历了最初的痛苦彷徨后,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的康复训练道路,并由此创办了上海第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经历了种种艰辛,上海爱好儿童康复中心从最初的3个孩子5位老师,发展到现在有50个孩子23位老师,还发起了影响更为广泛的“蓝丝带行动”。
杨晓燕在会上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带孩子坐飞机去外地,考虑了很久还是事先告诉空乘人员孩子的情况。但没想到乘务员听后马上就说:原来是星星的孩子,妈妈辛苦了。整个飞行途中,孩子哭闹的时候,乘务人员总是报以微笑,而且飞机上没有一个乘客对杨晓燕和孩子投来异样的眼神。“这件事他们可能已经忘记了,但对我而言会铭记一辈子。可能你的一个眼神,一句最简单的话都会带给我们最大的鼓舞。”
杨晓燕相信,总有那么一天,家长们带着自己的自闭症孩子出去的时候不再有障碍,当他们去理发、去看牙,有专门为自闭症患儿的服务流程……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