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阿 竹
【嘉 宾】
刘如鑫
资深出版人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梅子涵
作家
顾 骏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主持人的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在中国,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日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已经草拟完成,将广泛听取各界意见。阅读这件看似非常私人化的事情,何以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阅读立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1 好想法要有合适的人去执行
主持人: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要制定国家阅读战略,并得到了很多委员的支持。据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已经草拟,下一步将通过征求部委意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地方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继续修改完善。作为资深出版人,刘如鑫先生怎么看阅读立法?
刘如鑫:作为一个编辑,全民阅读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进而制定相关条例,当然是好事。谈到阅读立法,我看到网上有人说,是不是不读书就犯法?接着就表示读书是私人的事情,怎么可以从法律角度来作限定。那么所谓“阅读立法”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有些人无论是浏览网页还是在看报纸杂志,看到一个标题,就望文生义,大发感慨。我想这也是不读书或者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带来的浮躁之气。要发议论,先要搞清楚别人说的是什么。
去年我在法兰克福的火车上,看到坐在我后排有一位十来岁的德国小男孩,捧着一本厚厚的精装书在读,快读完了。经常有朋友问我,能不能给他的孩子推荐些合适的书来读。我的回答是,你看什么书,你的孩子就看什么书。一点都不夸张,有回在朋友家,竟然找不到一张纸一支笔来记电话号码。我想说,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家庭里,如果大人不喜欢读书,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要求孩子到隔壁书房里读书写作业。那我可以说,任何人开出的书目对他的孩子都是毫无意义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所以,把阅读提高到民族振兴的高度不为过也。
主持人:除了硬件的建设,您还期待看到政府通过立法等方式,给出版行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刘如鑫:政府有两方面的事情可以做。一方面是建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等,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推荐好书,领导干部带头读书荐书,写读书心得,谈读书体会,以此来带动全民阅读的风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编辑,有时面对的现实是尴尬的,譬如,最近文汇报报道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有105个版本,那么,我就在想,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你买哪一种。你是买最便宜的,还是买翻译质量最好的,或者还有其他个人化的选择依据。那读者要问,我怎么知道哪一本最好呢?我以为市场竞争中,还是有一些是应该有行业监管的,譬如前几年,在巢峰同志等呼吁下,辞书出版准入门槛的设立。出版也是一门生意,但是眼里只有经济效益,就会有人去盗印新华字典,就会出现一个人“翻译”几十部各个语种的文学名著的怪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彻底的追究和制裁,认认真真出书的人会怎么想。来自政府层面的奖惩实际上是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考量一家出版社是更看重它的产量和利润,还是更看重它所创造的文化价值。阅读立法了,读者读到的是些什么书,就显得很突出了。作家张炜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网络上的那些小说,包括出版社的书,有不少是垃圾,读了没有好处,如果这是个别现象,还并不可怕,如果大面积地呈现这种状态,就说明我们的文明面临非常可怕的处境了。张炜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即便你认为现在还没到这样的处境。
主持人:无论是全民阅读立法还是设立全民读书节,从一个好的设想到获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具体的执行。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刘如鑫:无论是立法还是设立节日,关键是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去落实。我有时候想,我们现在的出版队伍中,真正的爱书人究竟占比多少?有多少人下班后还会去逛书店?范用先生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是:做出版就是要“感情用事”。记得几年前,陈昕同志撰文追忆老市长汪道涵,这位一生爱书的老先生对他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从事出版管理的同志都是行家里手, 像胡愈之同志、徐伯昕同志等,像上海的罗竹风同志、宋原放同志等,都是有几十年经验的一流的出版家。”他们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出版工作中去。做出版也需要有职业经理人,可以创造利润,但是如果没有对书的热爱,那他只能说是个经营者,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出版人。
2 功利性阅读不是全民阅读的目标
主持人:关于阅读立法的话题是从今年两会期间的提案中产生的,听说葛教授也是这个提案的支持者。对于阅读立法这件事,您怎么解读?
葛剑雄:对于阅读立法这个事情,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赞成,有人质疑。质疑的声音主要是认为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情,难道我不读书就是犯法?其实,这种质疑是对阅读立法这个事情有误解,阅读立法是要保障公民阅读的权利,其强制性是针对政府部门的,而非针对个人。
推动全民阅读,国家层面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据我所知,我国每年用于图书采购的经费是很有限的,而且还难以保证经费到位。现在很多基层的图书馆经费很紧张,有的基层图书馆的场地还会被占用。阅读立法对改善这些情况是有利的。比如,可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并保证其经费;保障企业员工的阅读权利等等。
也有人质疑,中国人的阅读水平不高,存在很多问题,靠立法就可以解决了吗?我认为,立法促进全民阅读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也是好的。
主持人:阅读立法借鉴了国外推动全民阅读的经验。国际社会上,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国民阅读能力提高与积累的法律有美国的《卓越阅读法》《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法》,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等。但是,中国人的阅读水平不高,缺的只是一部法律吗?除了立法外,我们在阅读上还有哪些是特别需要重视的?
葛剑雄:阅读是否能够形成风气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网络阅读,从本质上说,网络阅读和纸本阅读没有区别,但是,网络阅读并不能完全替代纸本阅读。纸质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本优秀的图书的装帧、排版、书中的插图等每一个细节,都是阅读者可以玩味的。从查阅信息来说,网络阅读也许更便捷,但是纸面阅读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是网络不可替代的。就好像一件名人书法作品,看真迹和看复制品,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人类阅读纸本图书那么多年了,现在处于时代的剧变中。现在,很多人把读书作为一种交换,我读了本书就希望马上获得什么。阅读变得很功利,比如为了学业、考试,为了工作的需要等等。这种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的目标。促进全民阅读是希望让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通过阅读陶冶性情。就这方面来说,促进全民阅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除了阅读者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外,如今的出版者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出版者在做的事情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比如,把书价订得很高,然后再打折;做昂贵的礼品书等等。很多的出版物还有过分娱乐化的倾向。一些人动辄大谈“快乐阅读”、“读图时代”,这些其实都是要看针对什么样的读者,以及哪些内容。有些经典作品的阅读、学习是非常艰苦的,不是轻松快乐的,这种艰苦也是必须的。
3 重要的是立法能改变什么
主持人:阅读立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件事,顾骏教授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顾骏:我觉得,需要关注的不是要不要立法,而是立法之后会带来什么改变。杭州的图书馆建得很漂亮,但是,却从口干喝水变成了品玩茶道——人们不是在那里阅读,而是在享受由阅读派生出的其他的乐趣。中国社会有不同的阶层,他们的兴趣、需求各有不同,阅读立法能否兼顾不同阶层?
以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为例,对于农民工最好的帮助是引导他们阅读,十几年前我就曾参加过一个农民工的读书会,他们每周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大家一起交流,在交流中有提高,这个过程非常好。当时这个读书会是有一个医生在帮助他们组织的,他们的活动场地是一个镇政府的会议室。后来听说这个场地不给他们用了,不知道现在这个读书会是否还在坚持。
另一个现实是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在招研究生时,我曾问学生大学期间都读了些什么书?结果学生报出的统统都是教材。他们告诉我,每个学期要看二十几本教材,光看完这些教材就很辛苦,没有时间看别的书了。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一个学期看二十多本书算多吗?可是,这就是现状。
4 阅读立法要细则化
主持人:梅子涵教授很多年来一直都很关注儿童阅读的状况,也为此做了许多的工作。您怎么看阅读立法这个事情?
梅子涵:阅读立法表明了政府对此的重视,也让大家看到了阅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阅读立法,既然是法,就有强制性,就意味着这是必须做,必须去落实的事情。随着阅读立法的推进,可能会有很多社区图书馆建立起来,学校教学中可能会加强对阅读的要求等等。
我认为,阅读立法,应当细则化而非原则化。比如,儿童应该阅读什么书?什么书有资格进入图书馆?什么书必须进入中小学生的阅读范畴?……这些都要细则化。为阅读立法不只是法律专家们的事情,还应该有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到相关的细则制定中,否则,这个法律就只是一纸空文。
主持人:从您个人感受的角度来看,如今中国的儿童们的阅读状况如何?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意义何在?
梅子涵:现在的儿童的阅读水平到底比过去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没有确切的数字可以说明。但是有一些事情我们是可以看到的。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强了,家长们更愿意为孩子买书,孩子们也有零用钱可以自己买书。整体来说,大中城市里,孩子的阅读比我们那个只有小人书的时代是前进了不少的。存在问题的是阅读和课业的关系。是否很多学校都能重视课本知识之外的阅读?是否能够重视课本之外,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什么书是值得孩子们去读的,教育部门的主管者、学校的老师、城市图书馆的管理员是否了解?他们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很多时间慢慢去做的。阅读关系到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教养,关系到人们内心的宁静。中国有着那么庞大的人口数,对于世界安宁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