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总工会、武警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等37个单位的884件作品经过初赛,在威海现场举行了群星奖作品类节目复赛和决赛。最终决出220个奖项。本市共有22个节目参加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的决赛,16个作品获奖。获奖作品数量仅次于东道主山东省。本市获奖作品包括普陀区长寿街道办事处、普陀区文化馆演出的男声小合唱《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嘉定区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演出的男子群舞《小笼师傅》、虹口区文化馆演出的小品《回家过年》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市气息扑面而来,创新题材出奇制胜。如真如中学演出的反映动物与自然生态间呼应关系的打击乐《天候》,虹口区三中心小学利用垃圾袋等废旧物资制成道具的少儿舞蹈《我们的新家》,均体现了环保理念。徐汇区文化馆的小品《门当户对》,讲述了知青回上海不愿占据子女房子,遂去老教授家做保姆,结果得到主人赏识,愿意牵手共度余生的故事。上海选送的作品,不仅题材令人耳目一新,形式也让评委眼睛一亮。如嘉定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演出的音乐剧小品《爱情小笼包》,首次以十余首歌,串起一段有关保护非遗项目——南翔小笼包制作技艺的爱情故事。“音乐剧小品”这个类别虽然划归戏剧类作品门下,但该样式在全国的竞争者寥寥。而南翔镇围绕“小笼包”这个题材,进行了女声组合《古镇风情》、男子群舞《小笼师傅》和音乐剧小品《爱情小笼包》的多样式创新,形成“花开三朵,各表一枝”的局面,均获得大奖。
在项目类评比中,松江区“万千百”文化配送实事工程、“社区·院团一家亲”文化牵手活动、“长风杯”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唱响贤城”——奉贤区“群众文化四季歌”系列活动4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也获得了群星奖。在群星奖·群文之星评比中,有3名群文工作者获得殊荣。他们分别是闸北区彭浦镇文化站站长李为民、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和虹口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俞志清。
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是群文活动评比的最高政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