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是他们永不停歇的行动;奉献,是他们永不变更的承诺。
他们叫志愿者:一个简朴简单的名称,一串真情真爱的代码。
为了找寻更多有爱的人,为了传颂更多感动的事,今年,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新民晚报、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共同在全市140万注册志愿者中,发起“美丽志愿者评选”活动。几个月来,案头书满情感的纸页高高堆起,细细翻读,我们为下面即将讲述的他和她而眼眶润湿。看一下这些忙碌的身影,快一些加入他们的行列,让我们用奉献共筑城市最美的风景。(更多内容请关注新民网智慧公益频道zhgy.xinmin.cn、“上海志愿者”官方微信、“智慧公益”手机APP终端)
王引婷
献血量达34000毫升
作为80后女孩,王引婷已先后献血50余次,献血量达34000毫升,其献血量已达全国金奖、市白玉兰奖标准。出差期间,王引婷也经常利用工作间隙,在外省市捐献血小板,将爱撒播在全国各地。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荣获全国五星志愿者、市十大杰出志愿者。
王引婷还多次前往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为那些失去父爱与母爱的孩子带去温暖,通过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他们并不孤独,全社会都会陪伴着他们成长。此外,她还将这些助人为乐的理念通过道德讲堂分享给身边的同事与亲友,希望大家能够团结起来,一同塑造那个心目中充满爱的美好社会。
陆少明
帮助孩子走出阴霾
2001年8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师陆少明从云南支教返沪,从那时到现在,他一直乐当志愿者。陆少明帮助单亲学生走出自暴自弃的阴霾;他用自己的热情和科研特长帮助中小学走科研兴校道路;他用大爱的心,自掏腰包上万元,把自身有励志意义的生活经历画成连环画,为学生现身说法,激励学生追寻梦想。
有人想问,他是否家境优越?可答案是,陆少明出生在贫穷的农村,体弱多病的妈妈需要他赡养,年幼的孩子也需要他抚育,贷款购买的二手房还需要分期付款……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当志愿者的脚步,因为他说:“有人更需要被帮助,我这样做,社会才能更美好。”
陆奕昕
书香活动开进病房
陆奕昕是一名“90后”,也是复旦大学在读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临终病人,对他们心生同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临终关怀。他在普陀区人民医院开展书香病房活动,为患者读书读报;他陪伴肿瘤医院的临终患者,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陆奕昕还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参加了宝贝之家孤儿寄养点的活动,在那里接触了许多身患重病的弃婴,有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有的是先天肛门闭锁,有的是双性儿,甚至还有血管瘤患者。和临终的患者不同,他们幼小、脆弱、懵懂,更需要人的悉心关爱。陆奕昕无微不至关爱他们,给他们带去温暖。
杜国华
循循善诱刑释人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两年来,杜国华共吸收了12名刑释解教人员上岗就业。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接纳,渴望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生观往往存在缺陷,多伴有陋习和自卑感。杜国华本着以人为本,以理服人的精神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循循善诱,给予他们鼓励。
在特殊员工困难时,他还会慷慨地提供物质资助。有一位特殊员工因病住院,家庭经济困难,支付不了医药费。杜国华得知此情况,马上到医院看望他,并为其垫付了近万元的医药费。
沈永平
悉心照料孤寡老人
沈永平是邮政公司奉贤区南桥支局的一名营销员。他3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多位孤寡老人。30年前,沈永平得知无儿无女的唐洁贞老阿婆没人照顾,于是,他义无返顾地担当起赡养唐阿婆的重担。从此,他天天为唐阿婆穿衣、洗脸、梳头、烧饭,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阿婆购买一些日常用品,甚至在自己结婚时把新买的彩电搬进了阿婆的房间。有一次,老人连着九天便秘,沈永平戴着乳胶手套,硬是帮阿婆一点一点抠出来。
左邻右舍都说:“小沈对待唐阿婆比待自己的亲奶奶还亲。”唐洁贞去世后,沈永平又主动承担起照顾蒋文均、裴惠铭老夫妇的重任,直至为他们送终。
宋昱恬
真情抚慰孩子心灵
宋昱恬是上海中易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项目,为残疾儿童、外来家庭儿童等群体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受邀担任上海电视台《名医大会诊》《超级家长会》等节目的心理专家。1997年,她创办浦东新区第一条儿童心理咨询义务热线,16年来坚持为儿童、家长提供义务咨询,曾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
多年来,宋昱恬信守志愿者承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关爱特殊人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投入于社会建设和志愿者服务之中,实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精神,并在志愿服务中作出了突出成绩。
尹建勋
坚守防控疾病前线
尹建勋长期坚守在防控艾滋病的第一线,积极做好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了解艾滋病、消除恐慌、消除歧视。他对艾滋病新发感染者开展调查、咨询工作,累计调查感染者400多人次,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为制定适宜本区的艾滋病防控策略尽一份心力。
此外,尹建勋还定期组织感染者和病人开展关爱活动,累计关怀300多人次,让他们感受到了国家、社会所给予的温暖。他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没有歧视,更没有遗弃,只有兄弟姐妹般的关心和帮助,赢得了广大感染者和病人的信赖,与许多病人建立了深厚的医患关系。而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尹建勋及时开展心理干预,使他们减轻对疾病的担忧与恐惧,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陈忠贤
社区开办法律门诊
陈忠贤原是崇明县人民法院的庭长、高级法官。2009年10月退休后,他主动申请加入共和家园社区“法律夜门诊”,担任了法律顾问。随后因其出色的调解能力而担任共和家园社区人民调解员、信访代理员及由庙行镇妇联聘请的法律咨询志愿者。2011年共和家园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又被小区业主推荐为业委会主任。
共和家园社区“法律夜门诊”主要是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参与居民维权。他利用自己的专长,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创建“法律服务型”特色社区,更好地发挥社区法律志愿者的作用,使法律真正走进百姓、贴近百姓、服务百姓。
目前,“法律夜门诊”已服务居民160多次,接待法律咨询172人次、共处理各类纠纷135起,其中家庭财产纠纷29起,婚姻纠纷43起,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赔偿纠纷14起,交通事故纠纷3起,物业管理纠纷42起,其他纠纷4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在陈忠贤的带领下,共和家园“法律夜门诊”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志愿者服务项目,广受居民的好评。
陈昊
一技之长义教助残
“兴家”是一所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陈昊是一位残疾人家庭的孩子,他原本是“兴家”2006学年度第七届初三辅导班的一位受助学生。在接受志愿服务的日子里,“兴家”的温暖和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在“兴家”学习期间,他曾多次表示:当我有能力后,也要成为助人的志愿者。
他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后,也成了“兴家”的一位特殊志愿者。每逢“兴家”上课的日子,他都会来看看,帮助班主任刘光荣老师处理琐碎事务,做值日生、和同学谈心。特别是他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兴家”义教助残添砖加瓦。陈昊的电脑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兴家”网上信息往来都由他来操作。而电脑有了故障,也总是第一时间找他来帮忙。
“兴家”是一个完全不营利的公益慈善组织,它没有能力聘请专职人员,陈昊就是一位常年为“兴家”服务分文不取的志愿者,只要工作允许,随叫随到。
刘荣兰
孤老有难随叫随到
刘荣兰从杨浦区百货公司退休后,成为长白社区独居老人关爱队队长。2010年,她作为第一批关爱员进入队伍。经过这几年工作,成为了队长,带领着34名关爱员,为社区独居老人服务。
她无私奉献,每当老人有个头疼脑热时,刘荣兰总是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飞快赶到,送老人去医院,陪伴他们度过危险。她贴心关怀,打开孤独老人的心扉,当遇到个别老人对关爱工作不理解,拒关爱员们于门外时,刘荣兰会用真情化解与老人的隔阂。刘荣兰每月查访其他队员的“关爱”情况,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队伍自觉互帮互助,齐心合力让老人们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