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包”规定汽车三包信息必须全面备案公开。目前,有88家汽车生产商发布了汽车三包信息备案,涉及134个品牌、4407个车型和29868个销售修理网点。解决汽车三包处理争议的专家库也在不断健全,全国已有2369人受聘,地方各级消协和质监部门负责汽车三包争议处理的工作机构逐步就位。
不过,在新规面前仍有部分厂商想“拆烂污”。汽车厂家有40家备案车型信息不全,有36家备案的4S店信息不完整,还有少数三包凭证中明示的汽车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少于国标。此外,包括4S店在内的部分汽车商家,甚至想借“三包”黏客,比如在《维修保养手册》等随车文件中添加“消费者只能在4S店维修保养,否则不承担三包责任”等霸王条款。
此外,作为和汽车“三包”并行的另一项消费者维权制度,今年以来汽车召回的力度也更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质检总局共收到汽车产品缺陷投诉13313例,比去年同期增长70.9%;共实施汽车产品召回活动97次、涉及车辆269.4万辆,分别同比增加了80%和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