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君子谋道不谋食”
白子超
  白子超

  卫灵公篇载: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谋,图谋,营求,是有思虑有筹划的主观进取行为。道,用现代汉语表述,似可包含万物之本原或本体、事物发展变化之规律、人生观世界观和政治思想之体系。食,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可代指物质生活。耕,种田,是古代中国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方式,故家、国之立均以农业为基础。馁,饥饿。学,学习“六艺”,统而言之即掌握文化,核心和最高要求是学道。禄,俸禄,亦指拿俸禄的职位,不仅是官员,还有从事各种管理工作的小吏,此外包括“家臣”。

  意译原文,似可如下:君子谋求学道、行道,不谋求物质生活。种田呢,也会饿肚子;学文化呢,却可以得到禄位。君子担心学不成道,不能行道,不担心贫穷。

  还需作些解释。从大处说,孔子主张君子要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懂得天地间的各种大道理,从事“上层建筑”方面的工作;不要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不必去做“经济基础”范围内的事。即像后来孟子说的,做“劳心者”,不做“劳力者”。退一步说,即便考虑温饱问题,也不必非去种田不可,种田也可能会饿肚子;去读书学习,掌握文化,却可以得到拿俸禄的职位,从而吃穿不愁。“不谋食”是高调的正面教导,“耕也”“学也”两句话是其补充,是低姿态的迂回劝说。“谋食”本是人生基本需要,说“不谋食”显得突兀,作进一步解释很有必要。

  今人看来,孔子的言论主旨应该肯定,但也有值得议论乃至批判之处。问题是人们不应该用今天的思想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春秋时期,文化尚不够普及,掌握礼、乐、书、数并且领导、管理国家者,是少数贵族,而其中又多是名利之徒、“斗筲之人”(子路篇),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少之又少。当时,社会不缺种田的人,而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篇)的君子。孔门数十弟子都应该成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不能等同于常人。孔子要求弟子们出类拔萃,对他们寄予厚望,自然而然。

  事实是孔门弟子并非都能深刻领会老师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樊迟,“请学稼”(子路篇),结果被孔子斥责为“小人”,目光短浅的一般人。如果做执政者或管理者,“好礼”“好义”“好信”,则民众自然“敬”“服”“用情”,而且四方民众都会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田呢!其他弟子没有樊迟那样极端,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学也,禄在其中矣”,同样不符合孔门教旨。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篇)谷,谷物,粮食,指俸禄。学的目的,不是拿俸禄,而是得道。

  总而言之,孔子希望弟子们都成为君子,“谋道”“忧道”,不要追求、计较、纠缠物质利益和物质生活。

  愚以为,孔子思想中有严格的社会等级观念,同时有严格的社会分工意识。不能简单地批判等级观念落后,褒扬分工意识进步,其实二者在孔子头脑中水乳交融,无法分开。对孔子思想“同情地理解”,而后“批判地继承”,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民生解读
   第A05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民生解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乐观与说真话
“君子谋道不谋食”
凉水泡茶慢慢浓
凝 香
我生下来应该是干这一行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君子谋道不谋食” 2013-11-18 2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