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坚是在26日国防科工局举行的嫦娥三号任务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期。他说,通过嫦娥一号、二号两次任务,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月球车得名“玉兔”号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在发布会上宣布,我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巡视器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月球车得名“玉兔”号。“月球车的名称,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意愿,富有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李本正说:“对征集收到的名称,组织了由科技专家和文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依次进行入围初评、网上投票和终审评审,选出了10个入围名称。收到有效投票344.52万余张,其中‘玉兔’号64.99万余张,得票第一,并通过终审评审。”李本正说:“也有不少网友为月球车命名‘钱学森’号,体现了公众对我国航天事业奠基者的深切缅怀。”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肩负着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的重任。着陆器将“怀抱”“玉兔”号巡视器落月,然后“玉兔”号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
“嫦娥”要闯“七道坎”
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自2008年国务院批复立项以来,科研团队经历了方案设计、初样研制、正样研制三个阶段。
“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新研技术比例达到80%以上。”吴志坚说,“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闯七道‘坎’,包括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地面试验验证等。”
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肩负三大工程目标和三类科学探测任务。
三大工程目标: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研制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三类科学探测任务: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务,是‘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对整个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志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