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 有变有不变
“万人上街募捐”活动一向是“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中的“重头戏”,能在全社会营造为困难群众“献爱心、伸援手”的温暖氛围。市慈善基金会募捐部部长祁申表示,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尝试推出的“万人上网慈善捐款”,能扩大慈善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是对“万人上街”的有力补充。目前,市慈善基金会网站正在与市文明办、团市委和一些大型企业的网站对接,设置捐款通道。
另一变化是,此次“万人上街”募捐活动在时间上更加灵活,不做硬性规定,原则上定于2014年1月12日,但各区县慈善分会亦可从实际出发,自行选择合适的时间。而“万人上网”捐款在市慈善基金会安排统一的时间段进行,初定于12月12日左右启动,历时一个月。
尽管在募捐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坚持透明运作、阳光慈善的理念仍将贯穿始终。明年1月12日活动结束当天,市慈善基金会将向社会公开“万人上街募捐”数据;在活动结束后的第1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整个活动期间的募捐数据。
培训 细化到致谢
头戴印有“蓝天下的至爱”字样的遮阳帽,胸贴爱心粘贴纸,手持天蓝色慈善募捐袋。“全副武装”的志愿者立即就能上街劝募了吗?不。祁申告诉记者,每年“万人上街募捐”活动启动前,市慈善基金会都会对志愿者层层严格培训。培训内容,细化到了一声招呼、一句感谢。
比如,志愿者要面带笑容,面向行人诚恳且有礼貌地说:“您好!打扰了,请为×××捐款吧。”要当着捐赠人的面将善款塞进募捐袋,并记录善款金额;捐赠结束后,要向捐赠人致谢。“刚开始志愿者们都很羞涩,总喜欢十几个人扎堆,有时堵塞了人行道,有时堵住了商场大门,所以我们后来规定,两人一组,分散开。”祁申说。
而培训中的三个“不”,充分展现了慈善捐赠应当遵循的自愿原则。比如,不强迫行人捐赠,不追赶围堵行人,捐款不论多少,对所有捐赠人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就连爱心粘贴纸贴不贴、怎么贴,都有讲究。“以前出现过志愿者把粘纸贴在市民的羊绒大衣上,把羊绒扯下来一缕,多尴尬;还有男性志愿者给女性贴时,不能贴胸口,要贴在袖子上或肩膀上。”祁申说,十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反映出“万人上街募捐”活动越来越规范,更能得到老百姓的信赖和认可。
影响 善款创新高
1996年2月11日,市慈善基金会组织首次“万人上街慈善募捐”活动,当天共募集善款近60万元。当时老百姓对“做善事”的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能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属不易。最近两年,“万人上街募捐”的单场金额已突破100万元,虽然这个数字只是整个“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活动募捐总额中的“冰山一角”,但作为一种更直接、更近距离的宣传方式,它的影响力无可比拟。
单场最成功的一次“万人募捐”活动要数去年12月8日的“好心人帮好心人”万名志愿者募捐行动,当时市文明办发动了5.4万名志愿者、3600多支志愿者团队参与,共募集捐款849万元,创全国城市单日上街劝募数额之最。由此成立的“关爱好心人”专项基金帮助了一大批生活遇到困难的好心人。
如何劝募才能既有效又不让人反感?在创新募捐形式方面,团市委特别有一套。在去年12月29日的“我们的年轻范·为了孩子”全城劝募行动中,近万名青年志愿者“化妆”劝募,他们组成“武林外传”小分队、“甄嬛传”小分队等,共募得近30万元的资金,人均募集数额居历次之首。
本报记者 徐轶汝
【本月慈善动态】
■ 慈善义拍筹得善款106万元
11月17日晚,由市慈善基金会和柏荟国际共同举办的“中国梦·爱心梦·孩子梦——让微笑回到孩子们的脸上”慈善晚宴举行。晚宴上,爱马仕毛毯、劳德珠宝星光红宝石吊坠等7件物品参加了慈善义拍,共筹得善款106万元。该笔善款将全部捐赠给市慈善基金会用于设立“柏荟美丽天使专项基金”,定向用于帮助先天面部缺陷的少年儿童完成手术救治。
■ 沪台慈善组织建立两岸慈善事业合作渠道
应台湾国泰慈善基金会邀请,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铁迪、副理事长姚宗强等一行9人,于日前赴台湾学习访问。在台期间,市慈善基金会与国泰慈善基金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爱与和平基金会等单位,就慈善募捐形式、活动组织以及项目开发和推广、志工服务经验等议题开展交流座谈。
■ 慈善义工工作会议召开
11月12日,市慈善基金会“区县分会与义工工作委员会”召开慈善义工工作会议。目前,17个区县分会义工大队,2个专业义工大队,200支各类专业、企业、项目义工队和33支高校义工队共有注册慈善义工4.6万人,参与慈善活动的义工7万余人。会议还对各慈善义工队伍参与即将开始的“万人上街募捐”等系列慈善活动作部署。
■ 浦东分会举行2013年公益创投资助项目集中签约
11月12日下午,市慈善基金会浦东新区分会举行2013年公益创投资助项目集中签约。本次浦东创投征集于今年7月11日启动,8月25日截止,累计有34家机构通过网站提交了40份项目申请。9月25日,评审委员会最终甄选出7个项目,并经上海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平台15个工作日的公示后正式确定。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