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人才周刊/招生招聘
     
本版列表新闻
~~~——曙光学子成长故事
~~~——曙光学子成长故事
~~~——曙光学子成长故事
~~~——曙光学子成长故事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受助、自助延伸到助人的华丽转身
——曙光学子成长故事
■ 曙光学子走进社区宣传绿色环保
■ 曙光学子吴雪静社会实践
  据统计,2013年大学毕业生规模逾699万人,比往年增加19万。同时,招聘企业的岗位比往年减少了15%,而且大量学子缺乏专业有效的就业指导。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呢? 

  不少名企的HR纷纷表示,最能让企业眼前一亮的,还是学生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对竞争力相似的学生而言,学历方面都没有太大差别,最能吸引招聘者眼球的,无非是他在课业之外的实践经验,由此可以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条件。”

  有这样的一群大学生,他们因共同的身份——肯德基曙光学子走到一起,在大学期间曙光对他们的学业提供资助、通过在餐厅的实践及社会公益项目的锻炼,他们能够以自信的姿态迈入社会,骄傲地说:“我是曙光学子”。

  段鑫 东华大学2011级, 法学专业学生

  标签:奖学金,领导力,曙光公社社长

  段鑫出生在陕西省铜川市的一个小农村里,父母收入不多,家里还有一个比她小7岁的弟弟。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段鑫一直渴望能去大城市里看看,终于在2011年夏天如愿被东华大学法律专业录取,踏上了她去上海的“寻梦之旅”。

  入学不久段鑫就看到了曙光基金的招募信息,从小学习优异的她在老家一直有申请各种助学金。“当时在我概念里的助学金,只要申请就可以被批准。”段鑫说起自己过去对助学金的认识,申请就是一个走流程的事情。直到她申报了曙光基金后才知道,原来第一批申报的学子多达一百多名,审核还要通过一轮轮的面试和申报材料的筛选。这让段鑫突然对曙光基金产生了特别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奖学金,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自己的能力与优势,和其他申报者一同竞争选拔才能获得的。所以显得特别珍贵!”

  终于经过层层面试,段鑫成为了那一年15名曙光学子其中的一份子,获得大学四年总计2万元的学费。当时在老家的弟弟也已经开始上学,有了这笔钱家里的经济负担一下子小了许多。段鑫觉得生活瞬间变得明朗起来,自己开始喜欢上了上海这座城市。

  成为曙光学子后段鑫发现,肯德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企业,也是一个追求创新的企业。他们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受助者提供最大的价值。所以曙光不仅仅是给贫困学生提供学费那么简单。每一届的曙光学子都会成立一个曙光公社的公益社团组织,自发策划公益项目。段鑫说:“肯德基公共事务部的人员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辅导我们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为我们介绍社会资源,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很感谢他们!”

  性格活跃的段鑫是曙光公社社长,外向的她充分地发挥出自己优秀的领导力,根据小伙伴们的性格专长与工作需要给他们逐一分工。“我们社团虽然只有15个人,但分为外联部、内联部、后勤部、采购部、财务部等……”团队在她的带领下职责明确,团队协作力大大的提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公社团体,活动并不算多,但每个人都尽自己全力为公社活动添砖加瓦。

  段鑫表示,曙光基金的资助让她卸下了对学费的经济负担,而曙光公社的公益项目让她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吴雪静 东华大学2011级传播专业学生

  标签:文静内向,打工女王,餐厅店长

  1992年吴雪静在贵州铜仁出生,爸爸下岗在家,妈妈退休前靠经营一个小餐馆维持收入。家里还有一个年长的哥哥,大专毕业后在当地维持治安,月收入也就1200元左右。考进上海读书的吴雪静非常懂事,她说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也不好,不想让自己的学费成为家里的经济负担。

  成为曙光学子之后,每年定额的学费资助让吴雪静的经济压力减轻不少。作为曙光学子还可以在肯德基餐厅兼职赚取劳动报酬,性格内向的吴雪静课余活动不多觉得反正自己也没什么事情做,多去餐厅打打零工不仅能赚钱还可以学到一些课堂上没有的技能,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这么想,但第一次去餐厅她就开始退缩了。

  “经理,能把我安排在后厨吗?我不是很想去柜台……”这是吴雪静到餐厅参观后和店经理说的第一句话。外表文静的她表达能力较弱、不善与人沟通,她说自己站在点餐台前面对顾客就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所以与其去前台点餐,不如去后厨做一些脏活累活。

  但凡事只要坚持就能获得改变,十多年来,全国有300多家餐厅的上千名员工投入到曙光这个项目中,对学子手把手地带、苦口婆心地教。只要是曙光实施高校周边的肯德基餐厅,就必须义不容辞地接收曙光学子。通过餐厅的辅导和鼓励,吴雪静渐渐从一个不善言辞的害羞女生,变为了肯德基松江大学城餐厅的打工女王,空闲时她每周去餐厅三次,每次工作8、9小时,而且工作岗位就是当初被她拒绝的点餐位。

  的确,在肯德基这样一个世界一流的餐饮品牌里打工时,收获的不仅是金钱上的劳动报酬,更多的是团队合作、企业文化、营销知识、人员管理等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一个人的性格成长也是一种很好的磨练。

  “这是一个讲究执行力的地方,不管你在什么职位上,都要仔细、认真,比如着装上,要求必须是黑袜子、黑皮鞋,不按要求就属于不符合员工条款的规定,非常严谨。”吴雪静告诉我们在这样严格要求的磨练下,自己也变得仔细很多,做事更有责任心,性格上也变得开朗大胆起来。

  吴雪静学的是传播专业,我们问她长大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想当餐厅经理!我就是喜欢肯德基大家庭的文化氛围,觉得能够管理一个餐厅带领一个团队很有成就感!当店长很酷!”在她的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曙光活动对她的影响与改变,这个内向柔弱的女生已经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阮何明 东华大学2011级法学专业学生

  标签:宅急送骑手,理想与抱负,曙光公社

  黑黑的皮肤小小的眼睛,架着一副框架眼镜的阮何明看起来特别像个好学生。1993年出生在安徽的他,家里人都没怎么读过书,有个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初中毕业后现在也辍学在家。

  偶然的机会让阮何明了解到了曙光基金,顺利通过了重重筛选成为曙光学子之后,思维活跃的阮何明,开始积极地在曙光公社策划起了环保公益活动。16年来上海市的各小区一直在宣传垃圾分类,本月上海市政府法制办也召开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2013年的草案中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阮何明告诉我们,他们平时也一直关注小区的环保宣传。今年曙光公社的公益活动就是下到社区,向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号召大家将废电池回收上交,并赠予绿色小盆栽作为回馈。社区的阿姨和老奶奶们都积极响应,对这个曙光学子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表示认可和支持。

  平日除了参加曙光公社的活动,阮何明在肯德基餐厅主要负责骑手宅急送的服务。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将外卖准确及时的送到顾客的手里,这更多的是需要一份责任心的支撑。他表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对自己的磨练,觉得做骑手其实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无趣。每次送餐敲开不同的门可以遇到不同的人,其实这也是一种缘分。碰到特别热情的顾客还会关切地聊上几句,谈话中可以锻炼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十多年来,曙光基金已经资助了超过1万人次的贫困学子,许多人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也有不少学子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正在准备司法考试的阮何明就表示,将来准备继续读研深造,取得硕士学位后再考个公务员或者考虑去当律师。他把在曙光得到的磨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觉得我现在只能打工,但我绝对不会一辈子打工!”这个怀揣着理想与抱负的年轻人显得斗志昂扬。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曾这么评价曙光学子:“在曙光基金平台上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各方面综合素质明显优于同龄人。也正是企业资源的完美融入,给这个项目带来无穷的价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肯德基曙光基金提供给学子的不仅是学费上的资助,更多的是通过打工加深学子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在社团,发挥专业所长,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让曙光学子们完成从受助到自助,再延伸到助人的华丽转身。这就是曙光基金快乐公益的力量!

  【背景资料】

  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成立于2002年,为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提供大学四年两万元的学业资助。与一般助学金不同的是,曙光基金除了解决受助学生的经济困难,更将培养人才视为己任。实施十一年来,曙光基金已经形成了一套融入肯德基独特资源的三位一体的资助模式:学业资助+餐厅实践+社会服务。它不仅为曙光学子们提供大学4年2万元的经济资助,还为他们提供在肯德基餐厅勤工助学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培养主动、积极的性格。除此之外,曙光基金还指导他们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帮助他们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锻炼各方面综合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曙光基金一期、二期覆盖到全国28个城市的54所高校。至2017年,资助总额将超过8000万元,逾15000人次学子将从中受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聚焦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招聘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从受助、自助延伸到助人的华丽转身
首届高新技术人才招聘会在即
广告
公告
新民晚报人才周刊/招生招聘B07从受助、自助延伸到助人的华丽转身 2013-11-27 2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