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班时,我收到今年的第一张圣诞贺卡,或许也是最后一张。寄件人是我曾当家庭教师时教过的小姑娘,发自大洋彼岸。那漂亮的钢笔字、情真意切的祝词,都让我眼前一亮,倍感温馨。同事感叹,这年头,能用心写卡片的年轻人不多了。
印象中,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收到这样手写的贺卡了。读书的时候,每到节日,都会在学校旁的文具店里精心挑选贺卡,根据卡片不同的风格送给不同的老师和同学。每次书写之前,总要深思熟虑,斟酌每个词句的表达,在心里默诵好几遍,最后落笔。这个过程通常要酝酿很久,生怕写错一个字而影响了整张卡片的美感。而收到卡片时的心情也是既紧张又激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不知道会是什么图案呈现眼前,又会是怎样的字迹在卡片上跳跃。
然而,这种写贺卡和收卡片的小忐忑、小激动心情,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吧。说来有些可惜,现在收到的所有祝福,基本都是以短信、邮件的形式呈现,很少再有贺卡和书信。标准的方块字读来固然方便清爽,但多少失去了一些特点。
都说书写是有生命的,所以很多人写信时要写“见字如面”,每个人的字都是独一无二的,小时候收贺卡,只要看字,就知道是谁送的,根本不用看署名。这就是字里存在的一种感情。而如今,小学生们都会用平板电脑发电子贺卡了,这项看字猜人的本领怕是要失传了。
当下,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转发一条祝福短信只需一秒;群发几十条短信,也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而已。发的人不再讲究原创,收的人也匆匆扫一眼,急着找其他现成的祝福转发过去。不会再有对着某个人倚马千言的时候了,也不会再有琢磨句子是否恰当的苦心了。不经意间,寄手写信或送纸质贺卡反而成了一件落伍的事情。
当千人一面的祝福挤满网络时,手写贺卡就像岁月里悄然隐去的老朋友,不知不觉退出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记忆永存和相互感动的时刻没有了。
我总在想,科技也许是人类情感的隐形杀手,扼杀了人们心底最真实最朴实的诉说。直到我收到用心手写的纸质贺卡,才感觉到温馨的浓度如此不同。
临近岁末,又到了祝福轰炸的季节,就让我送出几张手写的卡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