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测试结果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育人方式
~~~测试结果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育人方式
~~~测试结果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育人方式
~~~测试结果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育人方式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PISA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
测试结果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育人方式
陆梓华 焦苇
  今晚6时,经济合作组织(OECD)将公布最新一次PISA测试结果。本报昨天对PISA报告作出解读,引起读者关注。PISA项目组组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强调,PISA对上海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更提醒教师和家长,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学业负担重不重 

  每次PISA测评,不仅关注学生在数学、科学、阅读领域的素养,更关注学生成绩背后的时间花费。在2009年的报告中,上海学生总的校内外学习时间在6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2位,以负担12名取得世界第一,这样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但学生负担偏重依然是一个问题。有意思的是,东亚国家大多如此,其中既有传统文化和社会、家庭利益驱动等复杂原因,同时也提醒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如何携手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出力。 

  客观看待第一名 

  张民选介绍,2009年的PISA测评结果显示,上海学子不仅三方面表现优异,且高端学生比例较高,低端比例少,这说明上海学生是有潜力的,他们将成为上海城市今后竞争的软实力。 

  张民选认为,也应客观地看到,上海毕竟只是一个城市,并不代表整个中国,其他参加者大部分都是一个国家,如果它们拿最好的城市来比较,上海不一定能有这样的表现。各个国家、地区的教育体制、内容、方式都不一样,教育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死记硬背落伍了

  “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张民选举例而言,2009年的测评结果显示,上海学生比较擅长阅读小说等“连续性文本”,但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方面,比如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上海学生表现仍有待加强。这也提醒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从强调记忆背诵的传统方式,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本报记者  陆梓华  特约通讯员  焦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央行金融“30条”亮点解读
   第A03版:央行金融“30条”亮点解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阳光天地
   第A20版:市场之窗
   第A2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黄浦篇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专版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港澳名胜/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天马:她走我也走,陪她落月球
PISA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9PISA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 2013-12-03 2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