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新民环球/论坛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倍打造“密室政治”意欲何为
冯玮
冯玮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冯玮

  日本政府旨在严惩泄密行为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6日午夜在参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该法案将于13日正式公布,一年后开始实施。此外,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4日正式启动,并召开首次会议。回想安倍的竞选口号“恢复日本”,他究竟想恢复一个怎样的日本?我们请专家来谈一谈。 ——编者

  1 战后版《军机保护法》

  问:自民党强推《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令人们不禁联想到二战期间日本军政府推行的“军机保护法”。请问,两者有何异同?

  答:安倍的竞选口号是“恢复日本”。将《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与当年的《军机保护法》进行比照,确实有助于我们了解安倍“恢复日本”的含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军机保护法》的历史沿革。1871年8月制定的《陆海军刑律》第70条规定:“凡泄露军机和军情、暗号等,以及传播机密书籍者,均以谋反罪论处”。但其适用对象为军人和军属,不包括其他国民。1888年12月,陆军和海军刑律被分别修订,具体定义了“军事秘密”,并将适用对象扩大至普通民众。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当局于1899年颁布了旨在“保护军事秘密和图书物件”的《军机保护法》。1908年,日本政府再度修订相关法律,处罚力度被极大强化。

  从推出方式来看,《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与《军机保护法》均由政府强推,并遭到质疑。同时,两者在秘密涉及范围与界定方面也十分相似。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以日本陆军省为中心,海军省、内务省、司法省配合,于1937年对《军机保护法》进行全面修订并强力推动。其间,议员对何谓“军事机密”、由谁裁定的质疑不断。议员升田宪元就质问:“最重可判死刑的重要法律,岂能不根据敕令,而根据陆军大臣或海军大臣的命令裁定?”但这些意见被作为“少数意见”而遭否决。同年8月13日,《军机保护法》(改订版)正式颁布实施。根据该法,“军机”的范围由陆军省和海军省发布“省令”决定。

  眼下,《特定秘密保护法案》涉及防卫、外交、间谍活动、恐怖主义活动4个方面,所涉范围与《军机保护法》大同小异。同时,该法也是安倍及自民党无视众意,强力推进而确定的。安倍在回答在野党提问时称,“特定机密”的范围,由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决定。这也和《军机保护法》相关规定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战后版《军机保护法》。

  《军机保护法》酿成了诸多冤案。《特定秘密保护法案》最近刚获通过,是否会酿造冤案有待观察。但今年10月22日,负责“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审议的国务大臣森雅子在记者会上称:“即便是采访活动,也将成为处罚对象。这令不少人心存疑惑甚至极度忧虑。

  就社会氛围而言,战时和今天的日本,在右翼占据政坛主流、民族主义思潮泛滥两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安倍无法使日本“舆论一律”。

  二战时,《军机保护法》不仅是政府打压国内反战之声、扫除异己、发动侵略战争的“棍子”,而且是剥夺民众知情权,肆意扩大侵略战争的“幌子”。由于战时内外宣传由内阁情报局统一掌控,因此,“睁着眼睛说瞎话”是日本媒体报道的常态,否则必遭惩罚。

  今天的日本媒体,并没有全然“睁着眼睛说瞎话”。12月8日,《特定秘密保护法案》获得通过后,日本共同社就指出:“日本政府和执政党不顾反对,强行在国会通过了《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凭借执政党在国会的压倒性多数议席,政府今后可能全面推行具有‘安倍色彩’的政策。”1938年至1941年间,日本政府以“整顿恶质不良报纸”为由,将多达739种的日本报纸裁减至54种。这也是安倍无法做到的。

  有着惨痛历史记忆的日本民众,也和当年受军国主义和皇国思想教育的民众不同。但随着一代代人的离世、侵略历史一再被否定、遗忘,日本是否会重蹈覆辙,日本民众及世界舆论对此确实不能掉以轻心,需高度警惕。

  2 在野党乏力难制约

  问:安倍为何执意推行《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借鉴历史,您认为它们运行的前景如何?

  答:今年12月4日,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举行首次会议。据日本媒体报道,会议主要讨论了年内制定“国家安保战略”、如何应对中国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等问题,将“中国的急速崛起和积极活动”明确定位为日本面临的安全保障问题。安倍在会上称,要将中国的防卫能力分析清楚,“必须弄清楚我们的防卫能力和他们(中国)的能力的差距等”。在同一天举行的党首辩论中,安倍还说道:“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成立后,如果不保护秘密的话,其机能无法实现”,并不断强调该法案的必要性,称“例如中国设定的防空识别区和我国重合,我们需要讨论和对方的防卫能力有何差距,能否做出恰当的应对。关于我国战斗力的讨论当然包含很多机密信息,现在没有惩罚措施,政治家即使将机密外泄也不会受到惩罚”。毋庸置疑,安倍执意推行《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以及这个核心成员为内阁总理大臣、外务大臣、防卫大臣和内阁官房长官的日本版“国安会”的主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制衡中国。

  另一方面,斯诺登曝光美国大量机密,揭露美国对盟国领导人进行长达10年的窃听,不仅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伤害,而且在美国与盟国之间刻下了一道深深裂痕。美国担心,对“保密”缺乏有力惩戒的日本若发生类似事件,将使美国再次受损蒙羞。安倍执意推行《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无疑也有强化日美同盟的考虑。

  安倍已然在他既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去年,自民党东山再起时就已经明确将修宪列入竞选纲领,并在之后将其列为2013年度行动计划。安倍也多次表明修宪意愿,并试图为放宽修宪提议条件而修改宪法第96条,但在遭到舆论反对后,改为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在今年10月初的美日防长和外长的2+2会谈中,行使集体自卫权正式获得美国支持,并被写入共同文件。如果自卫队能行使集体自卫权,则宪法第9条将成为空文,安倍政权将全面致力于修宪。

  舆论担忧,《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加上“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配置,更将在日本政坛形成“密室政治”,使安倍政权能就国家大事私自制定政策,并将其指定为“特定秘密”,不仅不让国民知情,甚至连国会也无权对此审议和监督。这甚至引起了政界外人士的公开反对。12月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益川敏英教授等著名学者在东京举行记者会,发表了反对《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的声明。声明指出,“试图强行通过这一法案的执政党,与发动战争的二战前政府没有什么两样”。翌日,日本著名导演山田洋次、高畑勋和著名影星吉永小百合等260名影视界人士,发起成立“反对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电影人之会”,并称该法案“令人忍无可忍”。

  当然,安倍已为一意孤行付出了代价。日本共同社8日和9日实施的全日本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为47.6%,比上次11月的调查急剧下降10.3个百分点,自去年12月第二届安倍内阁成立以来支持率首次跌破50%。事实已经证明,该法案的通过也成为安倍政权支持率的转折点。但我认为,《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不会因此走到尽头,而将恶性发展,成为日本继而修宪、所谓恢复成为正常国家的转折点。人们的担忧将逐渐成为现实。

  需要看到,尽管在公明党的要求下,《特定秘密保护法案》进行了修改,写入了有关尊重国民知情权与报道采访自由的内容,但这个原本应起到制约作用的政党并未阻止法案的出台,甚至只是认可了修改后的法案。而舆论不能阻止安倍政权一意孤行。这是因为除非出现重大变故,近三年内日本不会举行大选,作为执政党的自民党又占据多数议席,安倍将肆意推行其政策。即便到了下次大选,包括民主党在内的在野党中,也没有哪个政党有实力取代自民党。安倍如此一意孤行并非毫无准备,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定早有预判。他很清楚,日本民众目前的反对,多是针对知情权被侵犯而发泄不满,政权能否稳固依然得看安倍经济学能否奏效。显然,安倍对自己有着膨胀的自信。

  3 或比小泉走得更远

  问:不同于第一任期,安倍在他的第二任期内似乎大权独揽,并试图让首相在“危机”出现时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在您看来,安倍1.0与2.0时代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不同?

  答:安倍在第二任期内使首相在应对“危机”时拥有更大控制权,以及使自卫队逐渐突破“专守防卫”,这是对小泉路线的忠实继承。小泉执政期间,日本国会通过了“有事三法案”,不仅使首相权限进一步扩大,而且使日本自卫队行使武力的时间从“遭敌人入侵后”,提前到“受敌人威胁时”。2007年安倍执政后,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今年4月19日又通过《自卫队法修正案》,以及拟研讨使自卫队具备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动向,都是小泉时代相关动向的延续。而安倍建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强推《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在“集权”和“军备”两方面比小泉路线走得更远。

  但安倍的转变,不仅由于扭曲国会的终结、在野党的乏力和右倾成为日本政坛主流;使安倍能随心所欲的,更在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安倍试图借机完成修宪这一政治夙愿。

  毋庸置疑,美国重返亚太的动因之一,是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撰文称:“在应对中国崛起方面,美国最有利的地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合作。”她所谓的“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安倍在几经踌躇周折后最终力排众议加入该协议谈判,就是为了迎合美国的这一战略。同时,包括“强化与盟国的关系”在内的美国“战略再平衡”,也使安倍看到了希望。按安倍的说法:“只有强化日美同盟,日本外交才有实力。”

  另一方面,安倍也非常清楚,日美利益不可能完全趋同,日美同盟绝非“无缝钢板”。今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提出“强化日本独自的防卫力量建设”,其意不言自明。为此,安倍不断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为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修改和平宪法寻找依据。但这完全不符合美国“战略再平衡”的基本目标。今年6月,奥巴马在和安倍通话时强调,“确保东海稳定和寻求对话的重要性”。7月,拜登和安倍交谈时提出,“当事各国都应采取必要措施,缓和紧张局势”,实则都是对安倍所为显示出不满。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后,美日在应对方式上的分歧更为明显。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奥巴马的“战略再平衡”和安倍的“实现国家正常化”本质上存在着某些利益冲突和战略上的差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广告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市场之窗
   第A3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8版:美丽志愿者特别报道
   第A39版:美丽志愿者特别报道
   第A40版:冬令特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聚焦/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市楼民新/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市楼民新/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安倍打造“密室政治”意欲何为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论坛B07安倍打造“密室政治”意欲何为 2013-12-12 2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