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育人脑
如果我们的脑部出现局部病变或损伤,可以用一些健康的脑细胞或组织来代替病变部位,我们就重新变得健康了。脑病患者所需的健康脑细胞不能靠活人捐献来获得,只能走人工培育的道路,在人体外培育出脑细胞。现在,科学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干细胞技术来培育脑细胞。美国研究人员弗雷德·盖奇等人就利用干细胞技术,在老鼠的脑部培育人脑细胞。研究人员在14天大的小鼠胚胎脑中注入约10万个人脑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带人脑细胞的小鼠。
除了可以培育部分脑细胞之外,科学家还可以培育出完全不依赖肉身的独立人脑。如今,奥地利科学家已经在这项研究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已经培育出豌豆大小的迷你人脑,其发育水平已相当于小胎儿的脑,能进行一定的神经活动,但还不能独立思考。
除了技术上的局限性外,培育完整且发育完全的人脑还将遭遇伦理道德的约束,未来很可能会被各国的法律所禁止。因为如果不加以限制,培育的人脑很可能被移植到智能机器人的金属躯壳内。这种具备人类意识的智能机器人究竟算人还是算机器?很难界定,也很难约束其行为。他们很容易被犯罪团伙、恐怖分子和军队所控制和利用。
抛弃肉身以移民外星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脱离肉身的人脑可以摆脱躯壳的病痛和束缚。英国雷丁大学控制论专家凯文·沃维克教授认为,关注于如何升级人类身体没有抓住要领,我们应该直接摈弃肉体。沃维克曾进行了一些怪异的实验。例如,将一个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植入自己的手臂,成为一个“半机械人”。这种芯片能够使得他控制门、光线、加热器以及其他计算机控制设备。
把人脑移植到机器中还有利于延长人脑的寿命,并继续维系自我意识。当把人脑移植到机器躯壳中后,我们已经没有了骨质的头颅,而是一个金属外壳的头颅,整个头颅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打开,更新一部分脑细胞或脑组织。由于是局部更新,就不会影响我们的记忆,这样我们还是感觉还是“原来的那个我”,继续生存的感觉依然存在。
一些专家认为,人类身体已过时,是时候升级我们的“外壳”,使得人类更加环保,并能够栖息在遥远的星系。美国纽约大学生物伦理学家马修·廖指出,未来将人脑冷冻以让其“冬眠”,在抵达遥远的其他行星后再进行解冻,届时人脑就可以指挥其他机械在外星上开展各种活动。对一些航天科学家来说,让宇航员成为脱离肉身的人脑是个好主意,不仅可以减少飞船的载重,而且不需携带肉身新陈代谢所需的食物和水,只需要少些维持人脑继续存活的营养液即可。此外,人脑脱离肉身可大大增加人类在外星上生存下来的可能性。 阿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