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嫦娥三号落月
     
本版列表新闻
中科院专家接受本报专访谈软着陆技术细节——~~~
中科院专家接受本报专访谈软着陆技术细节——~~~
中科院专家接受本报专访谈软着陆技术细节——~~~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科院专家接受本报专访谈软着陆技术细节——
激光“慧眼”助嫦娥三号稳稳着陆
姜燕
  “激光测距敏感器在着陆前30分钟开机工作,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在着陆前5分钟开机,在距离月面100米悬停阶段工作,两个产品圆满完成了测距和精避障任务。”昨晚,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执行完嫦娥三号着陆器软着陆任务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舒嵘回到驻地后与记者电话连线,讲述了他的任务执行过程。话语中,仍带着成功的兴奋。

  一直测量到仅距十几米时

  “通过相关电流和温度的反馈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它们有没有顺利开机。”舒嵘说。当两个敏感器处于关机状态时,电压为零,开机后电压达到了预测的数值。温度也达到了20摄氏度,这是最适合它们工作的温度。

  嫦娥三号着陆器能否安全软着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的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激光测距敏感器起了关键作用。舒嵘说,这就像飞机驾驶中需要的高度计一样。在距离着陆时间30分钟左右,激光测距敏感器开机,测到当时着陆器到月球的距离是40多公里。它一直工作到距离月面仅十几米时。

  几秒之内算出一个避障结果

  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的任务主要是在悬停阶段精避障。形象地说,它就是嫦娥三号的“慧眼”。舒嵘说,最后的数据显示,悬停的高度在98米。这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工作。

  “虽然我们拿不到图像,但它算完一个避障结果,将这个值返回到地面,就说明它找到合适的着陆地点了。”舒嵘介绍,这个时间非常快,它获得信息一共只有250毫秒,处理时间也就是在几秒钟之内。

  较嫦娥一号进步巨大

  激光测距敏感器继承了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一是精度从原来的5米提升到了0.2米,二是大幅“瘦身”,重量从原来的15.5公斤降到7.5公斤,这是因为嫦娥三号既要着陆又载有巡视器,对整机重量的要求比较苛刻。

  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光源叫光纤激光器,它是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这个光源重复频率高、脉宽窄,抗震动能力强。嫦娥三号着陆时,要使用7500牛的发动机反推,会产生较大震动,必须对这一点有所规避。舒嵘说,光纤激光器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水平,进入太空更是国内首次。    

  本报记者 姜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嫦娥三号落月
   第A04版:嫦娥三号落月
   第A05版:嫦娥三号落月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广告
激光“慧眼”助嫦娥三号稳稳着陆
申城天眼遥看“嫦娥奔月”
每天一上班 先找“三姑娘”
新民晚报嫦娥三号落月A05激光“慧眼”助嫦娥三号稳稳着陆 2013-12-15 2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