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个月前,树上的橘子就由黄绿色转橘黄色了,只是极怕酸从不喜欢吃橘子,但看着自己培育了快10个月的满树红橘,真是打心眼里赏心悦目。
自家小农庄里有6棵橘树,去年冬天接手时也结了不少橘子,可是,橘子的个头很小,而且明显缺少水分,连橘皮都是干巴巴的,毛估估百把斤橘子被装修工人先后采了个把月吃光为止。问他们口味如何,证实了“干巴巴酸叽叽”的结论。
我有“土地情结”,决心要好好培育这6棵橘树。于是,开春买来有机肥,围树开沟施足基肥,然后覆土锄草;结合修枝整形,松土浇水,满怀着对橘树的热望,我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其间,还将好几只死鸡分别深埋在每棵橘树的树根下,以供持续肥力。到了夏末时节,橘树上开始长出了无数青绿色的幼果,形如黄豆;入秋后,再施一次复合追肥,为橘子坐果给一把力。时至仲秋,眼看着满树青绿色的橘子幼果慢慢长大,高兴之余心里却充满着悬念:今年的橘子会比去年好么?产量会比去年多么?
真正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实践内涵:十个月的辛勤培育劳作,几乎全被土壤覆盖,做不得任何虚华的表面文章;体会到了脚踏实地的心理原动力其实是对完美结果的深切期盼。
终于到了硕果累累的深秋时节,满树的橘子由橘黄色渐渐变成了橘红色,这才是表明橘子真正成熟的颜色。红橘掩映在墨绿色的枝叶中,随风摇曵,煞是好看。对一个园丁来说,欣赏其实比品尝更有意味。亲朋好友来了,自己挑红的先采。先期的橘子还有点酸,但女人们似乎不怕吃酸。一直到了临近农历大雪的12月初,江南水乡充沛的水汽依然滋养着园内的绿色盎然,除了秋草枯黄、杏叶如金、枫叶如火之外,香樟、枇杷、桂树等乔木依然洋溢着浓浓绿意,间杂在乔木丛中的满树红橘,难免遭人羡眼,何况我是每周去一趟农庄,平时没人整天看管。据管家阿姨报料:有人擅自进院或沿路采去了不少橘子。我闻之,始而惊愕继而笑曰:权当分享吧,还省却了我的采摘之劳呢。
我何以如此阿Q?实在是每棵橘树上长了太多的橘子,自己吃?来不及,吃多了还上火!送人?收获容易,送橘难,运输人工可不小。由此联想到了橘子上市时各地橘农卖橘难的苦楚,也理解了橘农初秋抢先卖青皮橘子的无奈,过剩的单一品种的市场反应迟早会逼着橘农自我调整。尽管我没有调整种植品种的压力,但眼下总要消化掉这些丰收的橘子吧。于是,招呼农庄的邻居来采摘、品尝,也算是分享我劳动果实的甜蜜。
今年每棵橘树上的橘子平均产量毛估估足有五六十斤,且个头大,水分足,甜度明显优于去年,连我这个最怕橘酸的“农夫”也破天荒地连吃了2只。
剥开橘香浓郁的果皮,十指橘香满溢,甜嫩的橘瓣吃在嘴里,一股甜蜜的浪花在心底深处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