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中国奥委会携手近十年的重要伙伴,伊利再一次加快了前进步伐,聚焦在即将到来的奥林匹克。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大型体育赛事为品牌升级带来契机,然而媒体碎片化和受众注意力趋短化,也让企业在投入方面举棋不定。特别是对致力于“与奥运共舞”的伊利而言,此次在俄罗斯举行的冬奥会,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相对“小众”,其认知度和覆盖面均受到一定影响。
身为唯一一家服务奥运的中国乳制品企业,伊利的业绩一直兼顾整体繁荣和持续增长。根据前不久官方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伊利在201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5.71亿元,平均单季营收超120亿元,实现净利润25.25亿元,同比增长82.7%。
然而,成功毕竟属于过去。俄罗斯索契,这个地处俄罗斯极寒之地的“夏日之都”,中国伊利破冰而至。
从与中国奥委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北京一夏的华丽盛演,从地中海沿岸的都灵到落基山畔的温哥华,从去年伦敦之行到即将到来的索契冬奥,以及渐近的2016巴西里约……遍及世界各地的奥运火种,总能映出伊利的身影。
毋庸置疑,每一届奥运盛会背后,都是各路商家近乎“押宝”式的营销大战。有成功者初次粉墨登场就博得满堂喝彩,有失落者砸下重金却留下一身尴尬。然而,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能够真正和奥运“一路同行”的鲜有人在,而伊利,无疑属于坚定的“少数派”。
当然,越行越坚定的奥运梦,也让伊利收获了属于它的“回报”:在今年下半年荷兰银行出炉的《2013年乳业全球20强》报告中,已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位的伊利跃升三名排名全球第12,业务规模直追联合利华。
不仅如此,伊利在2013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加速领跑: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达成战略合作,斥资11.03亿元在新西兰南岛建立了婴儿奶粉生产基地,携手意大利最大的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在美洲、大洋洲、欧洲三大洲连续“布局”,也让“世界伊利”的蓝图逐渐清晰。“伊利与奥运的牵手,不仅是伊利选择了奥运,也是奥运选择了伊利。”时至今日,伊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年签约奥运时的豪言。
这其中,伊利对奥运的“笃定”功不可没。
曾经,对于伊利来说,“为奥运提供100%安全的乳制品,作为奥运合作伙伴的伊利为了这份承诺,使得企业的质量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伊利引以为豪的“奥运品质”。
今天,伊利已经从“奥运品质”逐步演进为 “品质奥运”。在伊利看来,牵手奥运使其拥有了强大的营销平台,然而作为品质“溯本追源”,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奥运精神也只有在这一维度下,才能显露出它真实的一面。
奥运是一个4年一度流转的激情,而伊利的“品质奥运”则是每时每刻的坚持。对伊利每一位员工来说,都是这 “品质奥运”赛场上的选手。
这是从专注产品品质到企业经营理念的一次飞跃。
伊利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国人心目中关于“奥运=成功者的舞台”这一传统认知,它将奥运精神背后折射出的普世关怀和健康理念,借助乳企的身份,从普通人的视角讲普通人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
同样,面对即将来临的索契冬奥会,伊利也不会只将目光锁定在金牌运动员身上,对于世界五百强而言,携手奥运这个赞助行为如何上升到战略层面仍是一道难解的课题。而当更多人习惯拿颠覆式的营销思维去博眼球效应的时候,伊利选择了一条“行胜于言”的道路去诠释独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奥运,去书写关于健康品质的誓言,这种近似于“一脉相承”的承诺,也让伊利的奥运梦想更显可贵。
伊利的奥运大巴,正在驶向索契……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