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重启的IPO,热闹是很热闹,但要想从中赚钱,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新股大多数在网下发行,网上仅仅是打点一下而已。从现在已经公布的发行清单来看,大多数是网上网下三七开,网下占大头,比例最悬殊的是那个创业板新股“赢时胜”,发行1500万股,网上只有150万股,九一开。网上申购需要股票市值,而网下申购则不需要,如此悬殊的待遇,突然让我想起两年前股市的掌门人说过一句很铿锵有力的话:“把投资者当傻瓜的圈钱一去不复返了”,话虽这么说,可在现实的市场中,也没有把投资者当聪明人,至少在制度的安排上不利于中小投资者。
其次,上海股市有逐渐边缘化的危险。本周沪深股市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交易量悬殊差异的情况,以本周三为例,沪市成交量为629亿元,深市1127亿元,接近一倍的差异,大量资金在IPO的推动下云集深市。从已经公布的50家新公司来看,上海只有5家,占比只有一成。另外在网上申购上,似乎对沪市也很不利,说是新股申购靠股票市值,实际上在深市拼的还是资金,深市一个账户上放上30万元市值就可以一个个新股连续申购下去,大量需要的是资金,但沪市就不同了,大盘股如果发行价3元,可是申购的市值却要1万元市值对应1000股新股,这样就变成了以大博小,这种差异对沪市的网上申购就不太有利。
再次,存量发行看起来是利多,实际上对投资者还是不利。本周发行的我武生物和纽威股份采用了存量发行,有一部分新股是老股东拿出来的,看起来发行量减少了以减轻日后解禁股的数量,但这部分股票拿出来卖之后,钱进了老股东的腰包,而没有进公司的账,以往的增量发行即便高价,但钱进上市公司,增厚了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资本公积金,这也为以后股本扩张提供了条件,现在存量发行了,看似发行规模不小,但进上市公司的钱减少了,即便高价发行,但对上市公司没多大好处,但对原始股东而言,N年前1元一股的股票现在20元卖掉了也是一个不错的买卖,按现行规则,如果以后到解禁时,股价在发行价之下,老股东还不能卖掉,还不如按现在发行价卖了算了,所以,此事还是对老股东有好处,对后来者未必是件好事。
此次推出的IPO新方法,有点将简单的事弄得复杂化了,所以好多投资者被弄得云里雾里。面对这种新情况投资者最好自己去参与几笔新股申购,参与了就知道申购路径了,就知道资金和市值最佳的配比了,也知道新股的套利空间在哪儿了。但是,大家对IPO期望值不要太高,要看到在IPO利益链中,中小投资者处于末端,IPO将造就一批身价骤增的“土豪”,也使一大批老股东个人财富产生“爆米花”效应,人家大块吃肉,后来者进去摇号申购,进去短线炒一把,能喝点汤就不错了。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