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菜系的一个独立流派,温州美食被称作“瓯菜”,轻油、轻茨、重手工,口味清淡,却淡而不薄。温州人不惮于走天下,像蒲公英的种子,哪里都能落地生根,只有家乡特有的老口味,会指引游子返程的路。
我有个远房五舅婆,温州出来的女人,个头不到一米五,生养了十个孩子,一辈子享过饭来张口的富贵光景,也尝尽挨饿受冻的颠沛滋味,活到九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儿孙辈若去探望,冬天裹成个球形的小老太太立刻忙进忙出,将没有暖气的厨房变成一个温暖的所在。
她年纪大了,家里也没备什么食材,每次却都能端出热腾腾的“温州馄饨”,然后坐在边上眯一双笑眼,看你吃得来不及说话。
一碗温州馄饨的温度
关于温州传统美食的好感,来自于它带给我的温暖,以至于每次一吃馄饨,就会想起温州五舅婆的厨房和她永远眯眯笑的眼——于是不管是什么馄饨,吃到心里全是暖暖的。
可是舅婆婆一定不会同意所有的馄饨都一样。她活到那么大年纪,都念念不忘温州城里的馄饨担子。
“那些乐清人不容易啊,挑老重的担子,一路走一路还要敲梆子,哪里要,就赶紧放下担子,扇旺一头的炉火,开始现包现煮;楼上的人要是懒,便垂个篮子下来。”
左手持光滑馄饨皮,一斤面粉打150张皮,太多则过薄,太少则厚;右手用竹片挑入鲜肉酱,肉有讲究,必须是当天现杀的猪后腿肉,吃起来才会有弹牙的快感;然后,左手四个指头轻轻一按,保持皮和馅的空间,边包边煮,不能叠压,动作得飞快。
婆婆年轻时,温州城里那些流动的馄饨担子,有的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有的却滋味弥久。比如“寺前街馄饨”,已有百年历史,传了几代人;还有“长人馄饨”,虽只有几十年历史,却因用料讲究,成了温州馄饨的代表;温州人也都知道,五马街后市巷一溜排开的馄饨店,都不会辜负自己对一碗馄饨的期望。
正宗的温州馄饨,最多一次煮两碗,碗里早就放好了猪油和双缸酱油,翠绿菠菜烫熟捞入碗里,水开时馄饨下锅,又沸,加一点冷水,再开,则用手勺和抓篱一起,把馄饨和热汤一起入碗中;挑一点鲜肉未放入手勺在锅里烫熟,浇在馄饨上,然后是蛋丝、肉松、紫菜、浸酒虾米、葱花。
汤清味鲜,油花中漂着金黄、紫黑、赤红、翠绿。舀起一只馄饨,吹开几口热气,轻轻咬一口,肉香在齿间瞬时迸发:对,不偏不倚,就是这个味道!
不是丸子的鱼丸汤
温州靠海,又有一条瓯江,鱼自然少不了了,各种鱼的吃法五花八门,而我从舅婆婆那里学到的,则是温州鱼丸、敲鱼和鳗鱼鲞。
若你以为鱼丸就一定是圆形的,那就要被老温州笑了——温州鱼丸用新鲜活杀的鱼肉或海鳗肉为切成细条,加入黄酒,盐渍片刻,撒入些许淀粉,以手揉透,然后一撮一撮摘入滚烫的沸水中,浮起便熟。连原汤舀入小碗,加米醋、胡椒末和葱花,鲜得话都说不出!
温州女人大都拿手鱼丸,大街小巷也都有许多鱼丸店,若去饭店,那得数“温州酒家”的最出名,曾经同“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温州的“中华名小吃”。
除了与别处不同的鱼丸汤,温州大名鼎鼎的“敲鱼汤”也可以说是地方一绝。将鲜鱼肉去骨,两面沾面粉,用木榔头敲成发亮的薄皮,越薄越好,但不能破。吃时,切成一条一条,加鸡脯丝、火腿丝和香菇丝,煨成“三丝敲鱼”汤。哪里都吃不到的绝美好味,只有在温州。
远离温州,舅婆婆成了咸货干货的爱好者,每每有机会回温州,身材小巧的她便迸发出无穷力量,一袋袋背回紫菜、虾皮、虾干、蛏干、鳗鱼鲞、咸带鱼……
她说,鳗鱼鲞得自家风干的才好吃,要选那种半斤左右、当日捕上的海鳗,不多余放一点盐,只靠海水的咸味道和冬天的风,用一个月的时间慢慢晾干晾香。上锅蒸前,水浸一刻钟,不要刀切,而要用手一点点沿着鳗肉的纹理撕碎,这样才会在揭开锅时满屋生香。
原味做主,吃货带路
别的地方吃鱼吃虾,好下猛料,以至于调味侵原味,实在是喧宾夺主,而老温州吃东西,最注重原味,最忌重油,不管做海鲜江鲜,还是其他菜式,都是如此。
比如做鱼,最喜欢蒸,无论黄鱼、带鱼、鲳鱼,撒点盐,洒点黄酒,一两片葱花而已;若腥气过重,比如鳐鱼,最多用温州本地的酸菜“千子头”佐之。
做蟹也简单,温州下酒菜中最有名的蟹是蝤蠓,学名清蟹。而食蟹最佳的时节,是清蟹退壳时,一瓶老酒一只蟹,隔水蒸之,让软壳蟹在渐渐升温的老酒中慢慢醉死,方为上物。
或者,趁江蟹壳青膏红、横行霸道之时,捉起,劈成四瓣,用醋、酱油、黄酒浸制一小时,便成温州闻名天下的“江蟹生”,蟹还是原来那只蟹的模样,肉质润滑,膏脂明艳,而味道早已出神入化。
若要领会温州的好,你必须像我一样认识一个老温州,有吃货指路,才能识得深巷美味。
仓桥街口(靠近解放北路)的炒粉干,用猪油,炒的时候一定要让老板娘多放配料,加鸡蛋,多加菜,多加肉丝,出锅时必须喷一点醋,嗨,香得没法形容。
西城路菜场对面的“阿忠面馆”,他家的腰花米面相当了得;公园路往军分区走的那个路口,有一家马鲛鱼鱼丸店叫“阿文鱼丸”,物美价廉。
温州到处都能吃到猪油糕,有两家不会辜负你的千里迢迢,一家是永宁巷口的,一家是云天楼的,一家个头大、口感软糯,一家迷你松脆,看你喜欢哪种了……
“阿隆海鲜”的酒焖蝤蠓,大螯肥美,好吃得没法形容;环城东路的“陈翁记”豆腐脑店,温州人都知道吧,这家店太有名了,简直不用打听。
环城路隧道对面“文勇熟食”的卤味、瓦市巷菜场的江蟹生、学院路“彩萍”和“水心芙蓉”里的鸡蛋冰淇淋……
温州每天都在变,只有这些老味道弥久不变,让人在冬夜里吃着又欢喜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