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冰冻食物概括地说起来,可以称之为冻三宝,分别是:冻豆腐、冻梨、冻白菜。
冻豆腐,无需细说。入了冬,下了雪,爷爷亲手做豆腐,色白如雪,装在篮子里放外头,不用管,一天就冻好了。冻好的豆腐,颜色发黄,里面像海绵。
汪曾祺的《冬天》很耐读,他说,冻豆腐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儿吃冻豆腐,粗犷得很,切成大块,跟大白菜一起煮,讲究的人家往里扔点海蛎子,冻豆腐就带着一股海鲜味儿。
冻梨,孩子们大多都喜欢。秋白梨,冻得硬邦邦的,黑不溜秋的,好似一个个铁球。几乎家家都要买。东北的冬天,冻梨算是不可缺少的水果。而且,除夕夜一定要吃的。冻梨化冻,我们叫做“缓冻梨”。一个缓,可见其慢。缓冻梨要用冷水,长时间泡着,冻梨的表面逐渐出现一个透明的冰壳儿,敲碎了,捏一捏,里面的梨软了,就可以吃了。除夕夜吃完年夜饭,大鱼大肉吃得腻,一个冻梨下肚,神清气爽。
东北的冬天都要储藏大白菜。壮实的大白菜适合储藏。而那些长得病歪歪的没心儿的大白菜则被拿去做冻白菜。把外面的老菜帮去掉,就扔在屋外,我家通常把白菜扔在矮屋檐上。我家邻居则喜欢用麻绳一棵棵绑起来,倒挂在她家院子里的大榆树上。上几回冻,下几场雪,折腾几次,水灵灵的白菜给冻得干巴巴的。吃的时候,先化冻,洗干净,用白水煮,煮的味道并不好闻。煮个十几分钟,用冷水过一下,用手攥干水分,就可以吃了,这个过程就是焯水。冻白菜的伴侣是辣椒肉酱。炸酱时,油要多放,辣椒要多放,最好再加点带肥带瘦的肉丁子,炸出的酱才香。我们家吃冻白菜,主食总是花饭豆熬玉米粥。农家大铁锅,满满一锅。熬粥的时候,得加一小捏小苏打,这样熬出来的玉米粥稠稠的,有嚼头,还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儿。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一口粥,再夹一块冻白菜,蘸上辣椒酱,嚼在嘴里,两个字:满足。
我在江南,一到冬天,就会想起家乡的冻三宝。先生说,买点梨,买点白菜,扔冰箱里冻上。可我知道,冰箱里冻出来的,一定不可和天寒地冻的环境下炼成的冻三宝相媲美,因为冰箱里没有白山黑水,没有那呼呼的东北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