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元宵节恰逢情人节,孙雅萍这几天很忙碌。她和“百姓红娘”婚介中心其他的红娘志愿者们,已经接连收到了好几位会员送来的结婚请柬。
孙雅萍是个80后姑娘,家住黄浦区。早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读大学时,她就动了创业的念头,想开一家服装租赁公司,并为此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2009年,松江区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小孙将自己的创业策划书交了上去。经过层层审核,她最终获得了10万元的创业资助金。
在位于松江大学城创业中心的办公楼里,底楼有间办公室是孙雅萍注册的上海逸菲文化传播公司。由于聪明热情,自己又懂得设计制作衣服,小孙的服装租赁生意越做越大。时间一长,许多客户与她成了知心朋友。
“很熟的朋友中,有年纪稍长的,也有和我年龄相仿的。最初有投缘的同龄朋友私下跟我说:‘你做生意每天跟人打交道,认识的人多,帮我介绍个女朋友吧。’慢慢地,说这话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从同龄人到中年人甚至到老年人都有。”孙雅萍说,一次与大学同学聚会时,她把自己的感受说给了大家听,不料有同学说,现在上海剩男、剩女有几十万人了,就拿我们班来说吧,60多人里结婚的才3个,剩下来的人都忙着找人相亲呢,有的同学去找一些经营性的婚介机构,不仅收费高,收效也不大。
就在这次同学聚会后,小孙开始思忖一件事——不能只忙着赚钱,能不能再多尽点社会责任呢?于是,策划“百姓红娘”公益项目的想法油然而生,她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定期为一些单身青年举办交友活动,让适龄男女早日找到生活的伴侣。
母亲加入红娘队伍
2011年10月,孙雅萍推出了固定的交友热线,并开始通过QQ、微博等渠道宣传这项公益活动。不到两个月,会员就从十几人发展到一百多人,所有会员都是免费注册的。
小孙和数十名志愿者组成了“红娘团队”。每位红娘根据会员填写的配偶要求寻觅合适人选,几位红娘再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综合大家的意见后给出择优推荐方案。
目睹女儿做起义务红娘,小孙的妈妈周珊梅女士不仅十分支持,还主动参与进来。周女士说:“现在的离婚率比较高,我身边就有很多中年单身女性,她们自身条件也不错,想再度寻觅知心人。”
在“百姓红娘”项目里,周女士负责组织中老年人的交友派对。她说,中年人交友常会遇到一些困扰,有的人走不出曾经的感情阴影,有的人则担心子女反对。“我做了几十年的教师,会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善解人意的特点,既帮着有需求的中老年人张罗找对象的事情,又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鼓励这些经历过婚姻失败的人,开心地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下转A5版) (上接第1版)
在举办交友会时,周女士还特别注意照顾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中老年人更喜欢坐下来,静静地交流和沟通感情。”周女士透露,每次有交流活动时,她都通知会员们来开“茶话会”,一堆人围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周女士心思细腻柔和,往往能及时发现有哪几对“已经开始进入状态了”。这时候,她会分别沟通,询问对方的想法,鼓励他们解除心中的顾虑。有时候,她还会帮着一方去向另一方表白。她笑着说:“帮别人表白时,我可能比他们本人还紧张,心里直跳,当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会乐上好几天呢。”
牵线定位爱情至上
母女俩根据自己的年龄、性格和阅历特点做了分工,使得聚拢在“百姓红娘”这座鹊桥上的会员人数逐渐壮大,原定半月一次的相亲会也更加频繁了。为了节省经费,孙雅萍把交流会定在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形式更偏重于求偶双方之间沟通,不设置花哨的游戏环节。尽管一再节省,但是,每年小孙在这项公益活动的运作上都要投进一万多元钱。“目前没有找赞助,都是我自己贴钱在做。有人觉得我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但是每当收到会员的结婚请柬时,都是我最满足的时候。”
充当红娘的志愿者们坚持一个理念,就是“配对”双方一定要有共同语言,还要坦诚交流,以追寻真正的爱情为目的。这样的定位,让这个“百姓红娘”几年来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已有十多对有情人走入婚姻殿堂。
就职于一家上市公司的周先生,也将在今年步入婚姻殿堂。“原先我通过网络婚介找过老伴儿,看一个人就收费800元,不满意就再看一个,介绍的大部分是些小姑娘,有代沟,聊不到一块儿。”后来周先生找到了“百姓红娘”,小孙和其他红娘根据他提出的要“心灵相通”的择偶要求,推荐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与他年龄相仿且也有过一次离婚经历。“我们聊了几次发现很谈得来,慢慢就把关系确定了下来,现在儿女们也很喜欢这位新妈妈。多亏有了‘百姓红娘’,让我重新有了一个家。”周先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