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过年的一冷一热
连建明
  连建明

  刚刚过去的这个马年春节拜年贺岁,出现了明显的一冷一热,冷的是短信,热的是微信,尤其是那个大家抢得不亦乐乎的“微信红包”。

  春节拜年贺岁是传统,但这个传统随着科技进步也在不断变化。在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时代,人们只能登门拜年;改革开放后大家装上了电话,于是,大年夜打电话拜年成为一景,以致零点时分电话一片繁忙,常常打不通;随后,手机出现,一个短信群发,祝福的话就送给通讯录里所有的人,大年夜发的短信可是要好几亿啊;如今,火爆的微信使拜年既高效又省钱,在群里发句祝福的话或发个动漫表情,就给群里所有的人拜年了,这样,今年短信的发送量大大减少。

  今年最有新意也最热的当数“微信红包”。春节发红包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基本上是大人发给小孩,这一次,在微信里发红包可是大人发给大人,虽然抢到的钱可能不多,但大家都像小孩一样抢得不亦乐乎。

  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游戏,也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营销,因为发红包需要绑定银行卡,这个大年夜,毫无疑问微信绑定的银行卡数量大大增加了,腾讯在互联网金融大战中后劲十足。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微信红包”的商业价值,不过,绑定了多少银行卡不见得一定带来多少收益,因为钱还在银行里,并没有转移到担任微信支付功能后台的财付通里,如果没有其他支付功能,或者大家不想用,那么,这些绑定的银行卡只会睡眠,甚至会解除绑定。要真正发挥支付功能,还需要开发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产品。

  其实,“微信红包”能够一夜走红,在于迎合了特有的春节氛围,也说明大家欢迎有创意的过年新方式。当然,“微信红包”能否有持久的生命力很难说,也许像微信游戏“打飞机”一样昙花一现,互联网时代的喜新厌旧很正常。但是,科技发展的确为过年方式创新带来可能,即使明年春节不流行“抢红包”了,也可能出现新的有趣的过年方式,比如,大家呼吁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能不能用高科技创造一个类似爆竹的产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契而不舍 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调查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阅读/连载
给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补点钙”
过年的一冷一热
科学也卖萌
别让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
马年三愿
在路上的悲情与意义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过年的一冷一热 2014-02-10 2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