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叶叔华院士等老科学家们的不懈倡导,在市科委支持下,目前天文馆的筹建已进入建筑方案和展示方案的国际征集阶段,将于4月初由国内外专家分别评选出最佳建筑与展示最佳设计方案。根据规划,上海天文馆将集收藏展示、观测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面向大众开放。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建敏告诉记者,通常天文博物馆可供展示的太空实物并不多,除了陨石和外太空星球采样物质外,几乎较难“观之有物”。幸运的是,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之初,就有一批近代科研人员在佘山观测星空,有些天文观测仪器流传至今。其中,上海开埠时研究人员观测天象的两件“老古董”——15厘米折射望远镜、帕兰子午仪有望入驻上海天文馆,并成为镇馆之宝。上海天文馆还计划去北京、南京天文台“复制”一些古代天文观测仪,让观众可以边欣赏边“动手”。“展馆内还计划放置一些专业高端的观测望远镜,助上海市民仰望天空,探寻无垠星空。”
据介绍,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天文馆建设项目法人和建设主体,在项目建设中,将广泛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特别是继续获得上海天文台的专业支持。建成后的天文馆将成为上海市民科学普及和文化休闲生活的又一重要场所,也是继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之后,成功描绘上海科技馆“三馆合一”蓝图的收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