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女记者事业心强
这一调查报告由市记协女记者工作委员会确定课题,委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实施调查,30多家上海媒体参与调查,历时近一年。调查显示,近十年来,上海女新闻工作者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本科以上学历占九成,近八成女记者事业心强,但她们也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等一系列困扰。
据2001年的调查,当时上海新闻界的性别构成为:男性62.9%,女性37.1%。本次调查发现,目前在一线工作的女记者、女编辑、女主持人的比例已超过半数,成为上海新闻界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本次调查涉及35家上海本地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基本上涵盖了上海新闻界。调查发现,女新闻工作者总体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达69.6%;专业性强、学历较高,一半的被调查者专业背景为新闻传播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达93.5%。
调查显示,女性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的评价较高,超过九成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熟练运用外语采编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开展社会公关活动能力三方面的能力强于男性或与男性一样。
私人时间被工作时间挤压
由于工作特性决定,私人时间被工作时间挤压,是大部分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常态,晚上回家后没有继续工作的人仅为29.7%。65%的被访者认为新闻工作对她们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作息不规律,出差频繁,工作时间弹性大,很少有完全下班的状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人认为家庭与事业同样重要。
79.8%的女新闻工作者强调职业上的自主选择权,力争上游,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越来越好;97.3%的调查对象认为有自己进修的必要,以此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症”
女性新闻工作者也有不少困扰。不少受访者的职业自豪感在降低,存在一个明显的职业发展滞缓期,另外,养育孩子是导致女性新闻工作者产生“职业倦怠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职场晋升机会依然不足。报告指出,女性新闻工作者职业生涯的“玻璃天花板”、客观上所存在着的性别歧视与不公等问题仍需引起重视。
本报告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继续提升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对入职一定年限以上的女性新闻工作者提供制度化的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