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古梅
梅树的寿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不多,著名的有以下几处。
“楚梅” 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相传为楚灵王时所植,至今已历2500余年,是自古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古梅。
“晋梅” 在湖北黄梅“江心古寺”遗址处。据《黄梅县志》记载,这株梅乃东晋名僧之遁和尚亲手所栽。现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冬春两季开花,故又称“二度梅”。
“隋梅” 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大殿东侧的小院中,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所种,距今已有1300多年,曾数度枯萎,现又枯木逢春,花开满枝,前几年还结了几千个梅子。
“唐梅” 在浙江余杭县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于唐朝开元年间,花开季节,梅开万朵,香飘数里,被誉为“超山之宝”。
“宋梅” 在浙江超山报恩寺前。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名种,它的枝枯干,树却依旧挺拔。
在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梅园中,尽管没有千年的梅树,却有几十株百年梅树,也是相当难得了。其中唐梅厅和宋梅厅的两株古梅的树龄分别逾300年和200年。虽然不是真正从唐宋年间生长到如今,却意在传承唐宋年间艺梅的文化,所以将其称为“使者”唐梅和“使者”宋梅。
梅园珍景
梅花丛林
唐梅厅前,三十六株百年古梅组成梅花丛林阵,丛林阵中有“白须朱砂”“墨梅”“一重野梅”三个品种,辅以龟纹石围边,巨型奇石镇中,聚合成品梅精品景点。
品梅的最高境界为“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这里入选的三十六株古梅均显示铁杆铮铮、虬曲苍劲,合成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精品阵图。
伉俪古梅
梅王:朱砂型梅花中的“墨梅”,来自浙西大山,树龄约200年(上左图)。花色深紫红色,近乎黑色,且香味浓,花以黑为贵,是梅花中珍品。同根三主干,构成“18”字母的奇特外形,应了梅以曲为美,以奇为美,以疏为美的三美赏梅评价,堪称罕见。
梅后:绿萼型梅花中的“早花绿萼”,来自浙西大山,树龄约200年(上右图)。花色近乳白色,花期长,色泽明快、诱人,是稀有品种。梅后姿态高大奔放,色彩冷艳清澈,可谓是光彩照人、清香袭人的花中“美女”,寓意青春永驻。
“使者”唐梅
唐梅(使者)为朱砂型梅花中的“铁骨红”,花色淡紫红色,清香,来自皖南深山。早先的主干已随数百载岁月演化成品字状的三把指天“铁锥”,还不弃不离守望着新生枝干上年复一年的花团锦簇。新老枝干荣枯与共,展示出长寿花木生命顽强、品质坚韧的天性。
唐梅(使者)来到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梅园,将游客引入中国全唐时期(公元618年—907年)艺梅渐盛的氛围。有初唐十岁神童,人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梅花落》为证:“窗外一枝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使者”宋梅
宋梅(使者)为朱砂型梅花中的“铁骨红”。花色淡紫色,清香,来自皖南深山。树干的一半已枯干若铁,另一半生机蓬勃。荣枯与共于一体,傲霜而色艳,迎雪而花香。
宋梅(使者)来到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梅园,传承中国宋元400年(公元960年-1368年)间艺梅兴盛的文明。
宋代咏梅诗词佳作非常多,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终身不娶。北宋苏轼、秦观、王安石,南宋陆游、陈亮、范成大等皆有传世梅花诗词,南宋范成大还编了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梅谱》。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周馨(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