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商业模式的发明者是孟加拉国银行家、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1976年,尤努斯在一次乡村调查中,自掏腰包27美元,借给42位贫困村民,支付他们用以加工竹凳的成本,以免为高利贷盘剥,由此开辟了P2P借贷之路。1979年,他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创立了格莱珉(意为“乡村”)分行,为本国贫困妇女提供P2P借贷业务。2006年,尤努斯荣膺诺贝尔和平奖。
进入21世纪,P2P借贷顺应数字化浪潮,走向了网络。2005年3月,英国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亚历山大、萨拉·马休斯和大卫·尼克尔森这四位青年创办了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的缩写,意为“可能达成协议的地带”),在伦敦上线运营。如今,Zopa业务已走出英伦,扩大到了美国、日本、意大利,平均每天线上投资额达200多万英镑。在Zopa上,投资者可列出金额、利率和想要借出款项的时间;借款者则根据用途、金额搜索适合的贷款产品;Zopa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不赚取利息。就这样,借助P2P网络借贷平台,已形成个人通过第三方电子平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把有闲散资金的客户和需要贷款但达不到银行贷款门槛的客户更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在我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成立于2006年。其后数年间,此类平台增长缓慢,不太受关注。直到2010年,不少创业人士才认为其中或有商机,陆续试水。2011年即迎来快速发展,一批平台上线。2012年进入爆发期,平台突破2000家,比较活跃的也有几百家。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交易额逾百亿。2013年进一步繁荣,每天有1到2家上线,目前最著名的有陆金所、友信(人人贷)、宜信(宜人贷)、拍拍贷、有利网。但平台数量大增也带来了资金供需失衡、良莠不齐等问题,有的网站就是拿电子模板照抄,三两天捣鼓出个网站,造假标,或者在小额贷款公司拿高风险标。朱绩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