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
高峰时段乘客扫码依旧享补贴
此前,通过装二维码和接入打车软件的“双保险”,上海已有7000多名的哥支持了支付宝钱包的“扫码付”,日扫码付车款的交易量已在30000多单。而针对明起高峰时段打车软件不能用的问题,支付宝意在用二维码的方式“延补”。届时,任何正常扬招上车的乘客,只要是自己的手机上装有支付宝钱包的,同时车上也有收款二维码可扫描付款的,就能依然享受每单13元、每天限2单的打车补贴,而司机也能拿到每单10元、每天5单的奖励。据悉,这种奖励将以现金返还的方式,在3-5个工作日内打回到乘客和司机的支付宝账号中。
“嘀嘀”
系统拥堵支付失败补贴可返还
昨天,微信方面虽然未跟进,但明确表示了会对因“嘀嘀”系统不稳定出现的“失补”给出“续补”。“尝鲜族”鲁鲁昨天向记者抱怨说,下车时想用微信支付了,系统却一直显示“正在升级无法支付”,最后她不得不付了现金,用“嘀嘀”打车后本该有的乘客补贴和的哥补贴当时都没兑现。
对此,微信方面专门向消费者致歉,并表示最近因用“嘀嘀”打车人数暴涨,瞬时“大客流”引发服务器不稳定。今天,和鲁鲁有过类似遭遇的消费者墨姐和张正,也先后向记者秀出了微信官方发来的致歉短信。据悉,对于这类成功用“嘀嘀”打到车、但又因系统问题在支付环节上“卡壳”的乘客和司机,“嘀嘀”方面承诺会于15个工作日内,把每单12元的补贴以余额的形式返还至相应的“嘀嘀”账户。
行家
打车补贴的目的已经达到
业内人士指出,新政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打车软件“拼爹”引发的市场乱象,还让“干爸”们“烧钱”的机会变少了。
在“快的”和“嘀嘀”的补贴大PK背后,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较量,最终比的是因此拉进支付宝的人多还是拉进微信支付的人多。截至2月中旬:“快的”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其中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突破60万;“嘀嘀”日均订单183万单,其中微信支付70万单。资深电商观察家鲁振旺表示,巨头们看中了打车这种高频次、高质量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但“促销就是促销,不可能永远推下去。”打车领域的“烧钱大战”烧了近两月,大佬们趁着政府新规正可逐渐淡出,改去其他生活服务领域“圈人”的时间到了。这意味着,打车补贴的“免费午餐”,或许离“吃完”已经不远。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