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浓烈色彩 光影立体 动态情绪
~~~浓烈色彩 光影立体 动态情绪
~~~浓烈色彩 光影立体 动态情绪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久违的史前“西斯廷”
浓烈色彩 光影立体 动态情绪
陆放
  你能想象到1万多年前的史前人类创造出的艺术是什么样的吗?或许你会想到朴质的陶具、祭祀用的抽象雕像、令人费解的岩壁绘画……曾经我也只有这样笼统的印象,直到参观过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后,我才真正对史前文明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在没有科技、时刻面对生存威胁的时代,艺术便已经蓬勃了起来。

  作为旧石器时代文明遗留下的岩画,阿尔塔米拉洞窟里壁画的高度成熟让我不得不感叹:难怪欧洲艺术中壁画会有如此成就,原来早在万年前,居住在这里的“老祖宗”就已经如此出色!我曾在2000年前去参观,至今还记得那个形状曲折的大洞窟的侧洞内,那些分布在洞顶的众多绘画。看得出来,那些各式各样的动物和人像出自不同人之手,有些外轮廓线勾勒得很清晰,有些则细细浅浅,由于颜料多以矿物质和动物血为主材料,壁画的颜色多以黑和红为主,色彩相当浓烈。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当时作画的人居然懂得利用岩石天然的凹凸来表现动物肌肉和骨骼的起伏,有几个动物不但形体逼真,更表现出光影的立体感,甚至连动物的动态、情绪也能感受得到。著名的《野牛》正是最佳代表,它不但被刻画出了受伤时痛苦地将四肢缩成一团的感觉,就连大小也几乎是一比一的;其他动物中还有2.25米长的鹿,当它们集中出现在石壁上,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史前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抗争。至今想起那些岩画,那种震撼的心情依旧清晰难忘。

  最近听闻阿尔塔米拉洞窟时隔12年重新开放,一想到被誉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的阿尔塔米拉洞窟是由于游客参观而遭受到损坏,我感到很心疼。曾经赶上“末班车”,参观过洞窟的我有些庆幸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些瑰宝,然而一想到我也曾在无意中对壁画造成了破坏,我又宁可放弃这种“享受”。毕竟,这样的壁画一旦损坏就很难还原,它们的价值不仅仅是艺术的、历史的,更是整个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印迹,正因为它们比其他文物更加特殊,更加脆弱,保护才更该放在第一位。  陆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6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无奈“闭关”十二载 壁画仍需“半遮面”
别拿壁画当旅游景点
久违的史前“西斯廷”
新民晚报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B02久违的史前“西斯廷” 2014-03-15 2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