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的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们的老社长赵超构先生;但可能很少有读者知道,有一尊先生的雕像,安放在我们办公楼的某个不起眼的小小角落,一如老社长生前风格,低调平实,不喜张扬。
不过,我又想,如果把老社长的雕像放在报社对面的街心花园里,散步路过的晚报老读者见了,一定会感到亲切吧?
正如这篇“新民观察”所言,上海的名人雕塑不但有,而且不少,可惜不是在专业的雕塑中心,就是在偏远的郊区墓园,很难见到。
名人,于一个城市,既是记忆和骄傲,也是资源和财富。名人雕像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国外的例子数不胜数。反观我们上海,一则名人资源丰富,二则城市风貌洋气,非常适合让名人雕塑融入都市空间。名人资源,承载着城市的文脉,当一个又一个名人雕像走进我们的视野和生活,用坚硬冰冷的钢筋水泥架构起的都市,想必会柔软、温暖许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