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屏退红尘,馨香永续
唐羽
  ◆ 唐羽

  在嘉定区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的“澄怀观道——历代文人香事文物特展”,无论规模还是展品串起的历史线索及珍稀程度,不仅在上海首屈一指,在全国也难有比肩者,故而一开幕即吸引众多观众,不少香文化爱好者还特地从外省赶来一睹历史芳华。

  此次展览共征集到600多件展品,历史跨度绵长,脉络清晰,从春秋战国到当代香具都有涉略,尽可能完整呈现出各个时期的演变与传承。大部分藏品源自私人藏家,为几十年潜心收藏的结晶。其中一些重要展品对中国香文化历史的梳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多件造型典雅的陶瓷博山炉,器形硕大,纹饰流畅大气,不仅体现了汉、晋、唐、宋王朝的盛世雄风,对中国陶瓷史的叙述也形成有力补充。唐五代时期的铜莲花形持炉和同一时期的铜宽沿蹴鞠云纹高足炉等,均为中古时期香具中的代表器具,以往只在壁画和绘画作品中寓目,而实物比较罕见。明代剔红渔翁得利幢盒流传至今有五百多年,历经辗转而未曾失散,盒盖俱为原配,品相精美,如有天佑。香料中令人大饱眼福的是一串由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收藏的清代顶上土沉香朝珠,共108颗,珠形硕大浑圆,包浆浑厚,香味历数百年不散,愈为醇厚清神。

  有些藏品还为我们探究古代香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实据。日本的香道是在唐代从中国传过去并稍作演变的,从现存于日本正仓院的香道文物可知,不少器物以沉香作为媒介,将沉香木切割成片,在制作小桌、供器、刀柄或乐器时用于装饰性镶嵌,以提升器物的品级。这也说明唐代人们对沉香的理解与明清时期有所不同,比较重视在器物层面的表现。此次展览中有以沉香拼合的人物山子小杯等藏品,为这个结论提供了佐证。另外,我们也可从《清明上河图》上出现的“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等内容,可知当时已出现了一定规模、注重品牌的香铺,由此证明,在北宋的北方城市,香文化已从士大夫阶层向平民阶层延伸普及,也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自觉体现。故而策展人也将宋、元、明列入此次展览的重点,许多炉具、香盒、香道具都产自这一时期,呈现一时之盛的局面。当然,广义的香道文化,应该是以宋代为典范。这次展览首次拿出私人秘藏让公众分享,对推动香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加深人们对于香道珍玩的赏识,起到了极好的榜样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6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沁人心肺的香席
屏退红尘,馨香永续
广告
新民晚报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B08屏退红尘,馨香永续 2014-03-15 2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