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影像杂叙~~~
影像杂叙~~~
影像杂叙~~~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影像杂叙
在生活中提炼万物之“形”
郑佳中
■ 《玻璃的艺术》 弯曲的线形玻璃,透过光表现玻璃的质感 王晓伊 摄
■ 《万花筒》 色彩斑斓的图案,构成放射的线形 刘烨 摄
■ 《装置》 各组色彩搭配成和谐的画面 蒋睿 摄
■ 《蓝色的印象》 方形组成的图案富有节奏感 程明 摄
■ 《星空》 大小不等的圆相似天空,让人产生遐想 朱大伟 摄
  ◆ 郑佳中

  很多时候给设计学专业的学生布置摄影作业,往往会有学生抱怨说找不到理想的对象拍,没什么有趣的东西拍,我会告诉他们:其实摄影不单单是为了捕捉到生活中的精彩,有更多的时候,是摄影赋予了生活精彩。日常生活中,哪怕是最普通的一个水壶、一个书架,也可能会被拍成有意思的作品。

  学生们往往会在一次次实习中,慢慢体会到这层含义,摄影最讲究构图,图形的选择和组合,都要在看到任何物体时迅速在脑海里过滤出来,久而久之,也就培养出了“发现美的眼睛”。我曾带着几个学生到一场艺术展去进行练习,相对于日常生活场景,这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有更多能被发现的图形美。比如《星空》这幅作品,捕捉到了装置作品中“圆”的元素,仰视的视角让这些有着渐变色彩、大小各异的圆形产生了分明的距离感,亮眼的水蓝色与深色背景形成对比,让画面看起来像是浩瀚夜空,简单的画面却让人觉得很抽象,很有想象空间。

  《玻璃的艺术》则是选取了某件玻璃艺术装置的局部,利用灯光和玻璃的折射,突出了管状玻璃的曲线,中空的细管玻璃相互交织重叠,围绕着中间的白色光束产生了不同深浅的绿色,乍一看,仿佛是童话书里带有魔法的藤蔓一般,充满生机又略带点神秘感。另一幅作品《装置》则展现了众多元素组合起来的热烈场面,正方形的格子将整个画面均匀切分,每一部分又有不同色彩和图案,有纯色的草坪,有充满圆圈的竹竿切面,有蓝色的织布,有彩色绳子缠绕的线团;而让画面不会因为平均分而显得呆板的,是几根看似随意伸展的树枝,挂在枝头自然垂下的各色布料,巧妙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使得作品更加充实。

  《蓝色的印象》则是学生另辟蹊径,他没有选择展示的作品,而是捕捉到了别人常常忽略的地方——场地高空的顶棚和照明。同样是正方形组成的格子分割,却是利用了天然的图形重复来构图,看似规则的画面却由于角度的微微差别而产生了不同的光影,幽蓝的画面也多少有些印象派的味道。

  生活中的图案或许一眼就能发现,也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观察力才行,只有学会时刻发现并“提取”身边的自然构图,才不会错过精彩的创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6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在生活中提炼万物之“形”
拍卖广告
拍卖信息
新民晚报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B12在生活中提炼万物之“形” 2014-03-15 2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