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M”的“2.0版”
作为战略核力量的核心部分,射程大于8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是俄罗斯竭力确保的“撒手锏”。今年2月,装备新型“亚尔斯”导弹系统的俄战略火箭兵正式在新西伯利亚进入战斗值勤。这意味着,该型导弹已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其实,最近几年,有关俄战略火箭兵成军和列装新型“亚尔斯”导弹的消息多次在俄媒体上出现,其间虚虚实实,曾经让不少西方军事专家挠头。直到去年下半年,俄军方才对这款导弹的描述进一步细化。
据介绍,“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来自大名鼎鼎的“白杨-M”导弹家族,属于单弹头、车载机动型“白杨-M”的多弹头升级版。尽管目前俄军方仍未透露其具体参数,但从公开信息和俄媒体的报道,加上与“白杨-M”导弹的比对,可分析得出,该型弹弹长至少23米、弹径至少3米,可带4个分导式多弹头,射程约1.1万千米。其主要构成系统包括多级推进装置、复合制导系统、分导式助推飞行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指挥与控制系统等。
公开资料显示,“亚尔斯”导弹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研制,该研究所总设计师尤里·索洛门诺夫曾将“亚尔斯”与“白杨-M”作比较,认为“虽然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的威力不如单弹头导弹,但却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并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并称这是“改进型‘亚尔斯’导弹先进性的核心体现”。
表面看,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与“白杨-M”导弹大同小异,某些技术也相似,但其实该型导弹进行了很多改进。比如,“亚尔斯”导弹相对更重;再如新型导弹能同时部署在发射井和轮式车辆上,能携带更多核弹头,机动性和生命力更强。有报道称,俄罗斯还在发展更“重型”的洲际弹道导弹,但是距量产尚需时日。
俄外交领域新“明星”
“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还有一个更吸引眼球的称谓:破美反导撒手锏。按照俄军事专家的话说,“亚尔斯”的分导打击模式是专为突破美国反导系统而设计的。
俄军事专家强调,由于美国不断完善导弹防御系统,并将其部署到罗马尼亚、捷克、波兰等原华约国家,俄军“完全失去核制衡能力”的危险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重点加大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与列装进度。新版“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就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包括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诱饵释放技术、末端机动变轨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极大地增加潜在对手反导系统的拦截难度。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曾在一个有关俄罗斯军事安全的学术会议上说,战略核力量仍是俄武装力量未来发展的优先方向,是俄保持战略威慑的关键,俄军计划未来部署更多的“白杨-M”和“亚尔斯”战略导弹系统。外界普遍认为,格拉西莫夫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俄高层的态度。俄总统普京也曾在一次国防部总结会上表示,俄武装力量应该在2014年接装40多枚最现代化的洲际弹道导弹,新技术设备份额应该达到30%;到2020年前,新装备的比例将达到70%至100%。
平心而论,俄军整体实力与美军相比相差甚远,只能依靠战略核力量来维持一定程度的“国际平衡”。2014年元旦,俄罗斯副总理、俄联邦驻北约常驻代表罗戈津在社交网站“推特”的个人网页上发布一张“战略导弹贺卡”,并以此祝愿“北约朋友们新年快乐”。贺卡的背景正是一枚最新型“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俄媒体称,这是罗戈津以独特的“幽默感”向北约同行送“祝福”。这一行为也使“亚尔斯”导弹成了俄外交领域的新“明星”。
美军发展“中段反导”
也许正是由于“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能有效突破美国目前的反导拦截系统,美国正在加大发展中段反导拦截系统的资金投入。说到“中段反导拦截”就要先介绍弹道导弹飞行的3个阶段。弹道导弹的飞行过程可以分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最初的反导系统主要针对弹道导弹飞行的末段。可是,也正因为此,新型弹道导弹往往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以便突破末段反导拦截系统。“亚尔斯”导弹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事实上,由于技术复杂,屡试屡败,美国一度停止了对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测试。直到去年1月,美国导弹防御局重启对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和拦截弹的测试。在2014年的军费预算中,虽然有关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费用被削减了一部分,但相关的研制和部署仍被列为美国国防部和国会重点关注的项目。
另据美国导弹威胁网报道,美国国防部还在寻求新的反导拦截弹设计。据称,由于雷声公司设计的反导拦截弹多次测试失败,美国国防部将用新的“通用反导拦截弹”取代目前由雷声公司制造的反导拦截弹。波音公司、雷声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着手“通用拦截弹”的早期设计工作。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