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新加坡设计周举行,上海以“设计之都”身份,共有30位领军人物受邀参加活动与峰会,展示上海的设计力量与城市魅力。首届新加坡设计周的召开也成为3月全球创意设计的聚焦点。
有人说新加坡的设计师像个生活家,很会享受生活;或许因为新加坡四季如夏,有人说新加坡常常被人看作一个蛮沉闷、单调的地方,可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新加坡正有一股“暗流”在涌动,这个“暗流”就是“设计”。
新加坡,很小,这是缺点也是优点,因为小,若借助巧妙设计,小小空间也能让人感觉难忘,在人们的回忆里无限地被放大。近几年,围绕建筑、规划与公共空间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通过精妙的规划,花心思的设计,让人们经常会接触到的空间如地铁、学校等都能感受到美,在新加坡政府看来,通过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具有提升当地人的审美情趣,而对外来者而言,游览这些对外开放的公共建筑,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这些公共空间中,新加坡地铁站的设计尤为突出,如百胜站是个隐藏在公园内的地铁站。地面是一块蓄满了水的大片玻璃,宛若一个浅水池,能反射周围的风景,大量的光就能透过浅水池照射到地铁站的入口,将地上和地下空间有趣地连接起来。环线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体育场站,入口处的光线能直接照射到月台,采光之余,也打破了地铁设计一贯的幽闭感。入口的玻璃墙透视感十分强,贴上巨大的运动员照片(和目的地呼应),远远看还以为是巨型的雕塑。而新加坡最著名的地铁站是Expo站,被设计成太空站一样的造型已经有将近 10年的历史,现在回头看一点也不过时。
近年来,有着重视设计之心的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示自己,如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新加坡节”等,却一直在本土没有围绕设计的相关活动。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新加坡政府在2014年3月举办了首届新加坡设计周活动。
其中“视野无穷”是新加坡设计周独创的活动,专为学龄前儿童设计。活动中,由著名建筑师Masayo Ave打造的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独特作品“SPECTRUM(光谱)”可使孩子们体会到设计的神奇之处并培养设计感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大人在陪同参观过程中,可享受到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促使我们思考设计的“本源”。
作为首届新加坡设计周不仅希望呈现本土设计与承办全球设计盛宴,也希望通过设计周搭建沟通与学习平台,为此,新加坡政府委托亚洲创意产业联盟邀请具有丰富“活动周”经验的“设计之都”上海赴新加坡参加设计峰会交流分享上海经验,展现上海设计之都从软件到硬件的魅力。
峰会上,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专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介绍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设计一开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出现了许多复制现象,当时的设计可以称之为“茫然设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师开始反思,设计师或十分巧妙地把中国文化融合到西方设计的结构中,形成新的艺术作品;或通过深度挖掘传统工艺品领会新的文化含义并把这种领悟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这也是海派文化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