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上海出台“实体书店扶持政策”,鼓舞了业界的士气,上海大众书局于2012年3月15日以全新面貌亮相的福州路店,营业时间延伸为24小时,为上海的爱书人士提供子夜去处。但2年过后,书店夜读情况实不乐观。
大众书局总经理助理董谌谞透露的信息让人意外:“24小时”书店的经营模式并不是一个流于形式的“噱头”,2年坚持下来,夜读的读者比起两年前不减反增,读者人数每天都维持在100-200人次,周末的夜晚人数更多。
据店方统计,夜晚人流高峰集中在22时到凌晨1时时段,读者人数并不逊于晚间9时。不过,从凌晨1时到早上6时,通宵驻店的读者并不多。“两年前,曾有过老面孔的流浪汉驻点,现在的夜间读者多于闲杂人员。”
大众书局管理层认为,这家位于人民广场商圈的书店,24小时是它的经营特色,单纯计算夜间收入肯定亏本,但全天统计能够保平。“不能简单地看经济收益,对于上海读者提供一个有特色的深夜文化去处,24小时延长了营业时间,通过两年有规律的通宵经营,夜间客流稳定,已有读者爱好在夜里像泡吧那样去泡书店。”
大众书局透露,“子夜书店”的员工实行两班倒。一些书友会、文化沙龙将安排在晚上,方便上班族前来参加。该书店还在店内设施布置和营业项目上进行了调整,提供免费无线上网,还增加了咖啡吧、创意产品区等。
当时,大众书局转型也是顺应实体书店转型造血的趋势,但24小时经营模式在业内比较少见,也让人对其经营状况多有担忧:将来,有多少人会在夜间走进书店?24小时模式是否可以在北京复制?
对此,大众书局还是比较乐观的,上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尤其是白领,工作或者娱乐到深夜已很普遍,这为24小时书店提供了生存土壤。有些人愿意在半夜走进书店,挑选一本适合的书,不用赶时间,不用应付拥挤和排队。“虽然夜间来读书购书的人一定会少,但是书局24小时营业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文化输出。”
不过,大众书局在上海共有四家分店,管理层并不打算将其余的3家改成通宵经营。董谌谞说:“24小时经营的书店,与物业、店面、藏书、地段都有关系,一座城市里有1家2家即可,给爱书人点起一盏阅读的长明灯。”
据悉,2012年2月上海出台扶持本市实体书店发展政策,大众书局福州路店也因为24小时通宵营业这一经营特色,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肯定,是首批获得扶持政策的资助实体书店之一。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