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日前在沪举行,如何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势头是此次会议的重头议题。中国是青少年近视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寻求有效、安全的控制方法,是业界人士和家长关注的问题。针对引发不少争议的角膜塑形镜(OK镜),与会专家的共识是: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正确验配。
OK镜,让家长“爱且迷茫着”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副院长魏瑞华教授介绍了目前青少年近视控制方面的成果。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每年平均增长约75度,而这部分人群无法进行激光手术。控制近视的手段很多,但通过循证医学证明的并不多,被大多数眼科医师认可的方法包括: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治疗、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特殊设计的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等,但效果都有待证明。
OK镜技术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后,由于高透氧材料及电脑数控车削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OK镜的设计原理出现了根本的变革,研制成快速降低近视发展的OK镜并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从芝加哥赶来参加会议的Janice M.Jurkus教授说道:“在美国,OK镜已经成为了视光医生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主要选择之一。据美国EUCLID(欧几里德)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配戴OK镜可控制近视有效率达50%以上。”瑞视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于青介绍,近视治疗主要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种方法。根据瑞视眼科的临床数据,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配戴OK镜的案例中三分之二以上可以控制每年的近视度数增长在50度以内,可以抑制近视的加深。
不过,随着接OK镜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加,也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不具备眼科资质的医院甚至眼镜店,也开始销售OK镜,由于验配和护理的不规范造成患者眼表的感染和并发症。
行业规范为青少年近视控制护航
对于一项好的治疗技术,因为不规范操作而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困惑,魏瑞华教授给家长们吃了一粒定心丸:“OK镜经过世界各国长期临床和大量科研论证,是安全有效的。近十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加强对OK镜的监督,并在不断严格监控各种标准,只要是在有验配资质医疗机构验配并严格按照要求护理、复诊,OK镜就是安全的。”
同时,于青也给选择OK镜的家长提了建议:首先要选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认证的品牌,质量才能有保证;其次进口镜片要有其相关的生产证明,如镜片盒上应注明配镜者的具体编号、检测数据、材料名称、厂家地址等;第三要有售后保证,OK镜的配适并非人人一步到位,对配适不佳者要做到调整更换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