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交流“对接旅游”
高中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现,年轻一代的旅行者面临社交矛盾——沉迷于互联网交友却渴望面对面认识新朋友,没有充裕的资金却不喜欢旅行团而想体验最有趣的旅游项目。于是团队设想建立手机和互联网旅游社交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提供“对接匹配”,大家轮流以“东道主”的方式接待对方旅游自己的城市,让旅行者能够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得更本地、更个性的旅行体验。
倪静雅和倪静娜将想法变成了创业计划并在去年参加了北美创业投资大赛,经过与2000多位成年对手的角逐,挤进20强。虽然没有拿到冠军,但姐妹花却通过那次机会辗转结识了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吴子谦、姜铭烜和刘育麟,并决定由3名擅长计算机的中国极客少年负责研发。就这样,5位高中生开始了通过网络电话沟通交流的创业路。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手机安卓系统的测试版和网站前台设计。
执着精神感动父亲
考虑到姐妹花只有高一高二,不仅投资者会对团队经验进行质疑,同时在具体运作中也常常会遇到政策扶持计划设定了年龄和学历的限制,于是姐妹二人邀请父亲倪振宇出任首席运营官。其实,刚开始父亲并没有支持孩子们的想法,以为只是女儿们的白日梦,可当她们开始参加硅谷创投大赛时,那种认真和执着令他想起自己19岁时辍学创业的情景,于是决心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在团队的分工中,“首席运营官”的工作似乎很琐碎——姐妹花从小在美国长大中文表达并不流畅,而深圳少年们的英文交流也存在问题,于是老爸只好担任电话会议的翻译。除此之外,项目的具体执行仍然由孩子们独立完成,老爸负责外围沟通宣传并在团队受到年龄限制时才“挺身而出”。
除了考试还有人生
完成比赛,姐妹二人就要飞回美国继续返校上课。她们发现,创业并没有影响学业,反而令大家收获了逻辑思辨、沟通、执行等能力的锻炼。倪振宇感到,做为家长参与孩子创业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也是当家长们寄托希望于孩子身上时的一种身体力行的支持。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家长和孩子都发现,除了考试还有人生。
实际上,近年来,创业团队出现更加低龄化的趋势。不少高中生创业开网店、买旧书、研发新型计算机,尽管有的创业项目并未成功,但通过创业体验收获颇丰。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