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下的中国,对于不少城市来说,汽车限购已经成为常态,特别是在目前城市化发展严重不均衡,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缺位的条件下,一些城市似乎只能通过限车来缓解交通和环保的压力。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广州、贵阳、天津和杭州六个城市采取了针对汽车的限购、限行政策。但这恐怕不会是结束,而可能只是个开始。事实上,在今年各地方两会期间,深圳、重庆、武汉等地的汽车限购传言就一直不绝于耳,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会加入到限购大潮中来。
无论哪个城市,一旦有汽车限购的传闻或是政策落地,必然带来车市的动荡。这种动荡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生抢购潮,造成车市异常增长;二是产生未来消费的透支效应,造成未来车市的更加低迷;三是限购造成自主品牌的更加持续低迷;四是最终造成市场增长的放缓。
从近期天津、杭州限购引发的负面情绪来看,公众对汽车政策的不透明也是十分失望的。这种不信任情绪,加速了车市的销量增长,也引发了透支消费的风潮。业内担忧的是,这种由不信任情绪引发的恐慌性购车,用几年时间将汽车产业推向塔尖,再突然坠落至塔底,是否会引发汽车行业的大动荡?若是各地政府真的全面推广限购政策,汽车行业的下行趋势就可能无法避免了,而这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显然是不利的。
面对不可阻挡的车市危局,“学会在压力下求生存”已经成为车企与经销商的共识,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限牌令或将加快自主品牌车企的转型升级,原因非常简单:这是“生”与“死”的考验。尤其是在限牌令蔓延之后,消费结构升级,使得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生存空间大大缩减。现在已有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将品牌差异化营销策略贯穿到产业全价值链中,目的就是想打破市场上自主品牌定位低端、车型偏小、配置简单的现状,以应对汽车限购带来的影响。此外,下沉营销渠道也是一些自主品牌车企的思路,加大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以减少一线城市汽车限购对其产生的冲击。
与此同时,汽车经销商也在寻求自救之路。实行跨区域销售,是多数经销商的首选。另外经销商们也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推出便捷的金融产品。对经销商而言,售后维修的利润并不亚于新车销售,深化售后服务之后,汽车限购所带来的影响相对就小了很多。此外,许多经销商都将目光转到了二手车市场,汽车限购所带来的置换潮也使得这些城市有了充足的二手车源,以旧换新业务成了主战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既然新一轮汽车限购大势已不可避免,那么汽车厂商应该改变营销思路,不再以资源为主,而是以服务为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才能在限购影响下实现突围。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