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社会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新闻热线近日接多起市民反映住房质量安全问题——~~~
本报新闻热线近日接多起市民反映住房质量安全问题——~~~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新闻热线近日接多起市民反映住房质量安全问题——
这些房屋的“伤”让人心发慌
左妍 曹文清 陆常青 房浩
  4月4日8时45分,浙江宁波奉化市一幢五层居民楼发生坍塌,7人被困废墟获救,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当地政府承认,该居民楼在倒塌前,曾出现墙面开裂脱皮等现象,并被鉴定为C级危房。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住宅安全的关注。近日,本报962555新闻热线也接到多名读者来电,反映自己所在的居民楼存在墙体开裂、房屋沉降、门窗变形等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尽快作出质量鉴定、给出维修方案,避免重蹈奉化塌楼的覆辙。

  普陀区石榴苑  “墙裂裂”令人心惊

  昨天,家住普陀区绿杨路石榴苑的居民向记者反映,他们所居住的小区多幢居民楼出现沉降、墙面开裂的现象,脱落的水泥块还多次发生伤人事件,让居民忧心忡忡。

  下午,记者赶到石榴苑小区,该小区建于1997年。小区居民胡先生、方女士等多位居民家中地板、墙面、天花板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裂缝,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在224号楼一位居民家中,记者看到,墙上的裂缝超过一指宽度,墙面已经掉皮,周围已经发霉。而楼道外墙裂缝最严重的地方,甚至可以塞入一只成年人的手掌。见记者前来采访,不少居民纷纷表示,他们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墙体开裂现象,家里的天花板还不时地掉下水泥块来,一不留神就会“中招”。每到下雨天,雨水顺着裂缝灌入,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几年来,由于沉降严重,部分居民家里的门窗都无法关紧。

  居民开女士说,房屋沉降、墙体开裂的现象出现于2007年,这几年来,情况愈发严重。虽然他们多次报修,但有关部门前来维修时也只是用沥青涂抹墙面,没过多久又“故伎重演”了。这几天,小区里一幢居民楼还出现了右倾的情况,联想到宁波奉化的倒楼事件,让他们越发感觉心慌。

  采访中,小区居民反映,不少人都曾被从天而降的“炸弹”砸中:有孩子做作业时被天花板上的水泥块砸到,头上鼓起大包;有人出门时被脱落的水泥块砸伤手臂。居民们说,出现裂缝的房屋集中在石榴苑小区连续5排居民楼中。根据每栋楼96户估算,影响人群超过400户。他们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也有不少人前来现场勘查,但问题依旧存在。

  记者获悉,目前,相关部门已召开紧急会议,初定两套修缮方案,一是打桩加固地基,二是基础加固。同时今天将请专业检测单位到场,复核房屋受损情况,根据专家认定的修缮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本报记者 左妍

  黄浦区永胜路67号  百年老房裂缝蔓延

  家住永胜路67号的住户向本报反映,由于年久失修,楼里几乎每家每户屋子里都或多或少存在开裂、倾斜。

  昨天晚上,记者来到现场。永胜路67号是一幢两层楼房,住户们说,这幢房子起码有100年历史,整个67号迂回曲折,足足挤了四十余户人家,然而由于房子实在太老,维修又不及时,令上百位住户“吓势势”。 

  袁阿姨家住在67号2楼的一处阁楼里。记者顺着楼梯爬上人都无法完全站直的阁楼,屋顶上多处涂料已经剥落,显得斑斑驳驳,细长的裂缝随处可见,有一块用宽胶带贴了起来,袁阿姨说那里有一个洞,不敢揭下给记者看。“躺在床上,天花板上经常会掉下石灰碎屑,睡觉就像在吃炒米花。”袁阿姨无奈地说。

  记者又来到二楼住户曹阿姨家,屋顶上一条长近10米的裂缝从门边一直延伸到屋子另一头。曹阿姨说,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能透过缝隙看到外面,之后修补过一次,但不久又裂开了。“冬天的时候风不断往里灌,外面有多冷,里面就有多冷。水泥块时不时往下掉落,睡在屋子里一点都不踏实。”由于房屋变形,曹阿姨家的门也没法顺利关上,地上还能看到强行关门留下的划痕。    本报记者 曹文清

  长宁区虹桥路1077弄  房屋沉降20多厘米

  前天,读者俞女士向本报反映,多年前小区外工地施工,导致自家楼房发生沉降,房屋墙壁严重开裂。如今遇到大雨天气,屋外路面上的积水就会倒灌至家中,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昨晚,记者赶到位于长宁区虹桥路1077弄2号楼的俞女士家。该幢居民楼紧邻虹桥路,与小区内其他大楼相比,其地势明显较低,大楼门口原本的三级台阶,现在仅留下一级。来到俞女士家中,原先及腰的灶台随着房屋的沉降已经只有成人大腿的高度。

  “自从2008年小区外的工地施工结束后,我们这幢楼就发生了二十多厘米的沉降。”俞女士指着原先的照片说道,“起先,楼内一些住户家中墙壁出现了数十厘米长的裂缝,少数人家的门窗都无法关闭,楼边的窨井盖出现了折断和倾斜的现象。由于下降幅度较大,楼边铺设的煤气管道也差点发生断裂,岌岌可危。”

  据俞女士介绍,经过居民多次反映后,长宁区政府和相关街道曾经派人采取过治理行动。工程队将该幢大楼门口的道路重新铺设,对不少居民家中也进行了修整。

  她说,表面的修葺并没有改变该幢大楼沉降倾斜的状况。如今,该楼就如同一处“盆地”,周边道路的地势要远远高于它。每到夏天,暴雨来袭,道路的积水就会像洪水一样猛灌进楼内,这让住在一楼的俞女士和邻居家中变成了小型池塘,积水达十几厘米。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房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就业导航
   第B06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这些房屋的“伤”让人心发慌
广告
新民晚报社会新闻A09这些房屋的“伤”让人心发慌 2014-04-09 2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