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盘声
九旬老人不忘创新
年过九旬的王盘声首先介绍了自己当年的从艺经历。虽然年事已高,但王盘声思路依然清晰,几句话就概括了自己拜师学艺的过程。王盘声说,自己当年由姐姐做引荐人拜在滩簧前辈陈秀山门下,不过老师唱滩簧、自己学申曲,老师并没有教自己什么,自己学的是当年文滨剧团的筱文滨,“偷”的是当时已经成名的邵滨孙、解洪元。王盘声的学生徐伯涛则介绍了老师在唱腔艺术上的成就和特点,特别讲述了王盘声最为著名的“志超读信”和“刘智远敲更”两段唱腔的创作过程。最后王盘声还表示,希望年轻演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主持人孙徐春笑称:“我们老师92岁,照样心中还有创新的梦想。”
华雯
每一次挫折都是财富
23岁就获得了当时中国戏剧界重要的表演艺术类奖项“梅花奖”的华雯可以算是“少年得志”,但之后华雯作为一个基层沪剧团的主演及团长却经历了戏曲最不景气的一个时期。说起这段往事,华雯说:“30多年,你说艰辛和挫折,怎么可能一下子说得完?简直是说不完的。现在坐在这儿我在琢磨,我想每一次的艰辛、每一次的挫折,一次一次地过来,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财富。”在介绍了宝山沪剧团这些年经历的艰辛以及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方面的不断尝试后华雯表示:“我觉得《挑山女人》其实是我个人更主要是我的团队30多年历程的一种厚积薄发,而不是一次偶然的展现。”
王文
为了生活曾经改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宝山沪剧团的王文从沪剧班毕业就遭遇了戏曲不景气。昨天王文讲述了自己一度改行的真实故事:“我那时候已经买房了,每个月要还911元,我们夫妻两个人都在剧团里面,工资加起来在860元。”然而就是这点工资有一天王文还被财务告知“今天工资发不出”,“我掉头就走,我说不发工资,我就不上班了,我没法活了。”王文说得十分直白。他说当时团长华雯对他说等把房贷还了以后“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那时候我没在团长面前流泪,但是我出去的时候真的流泪。”几年之后,生活状况稍稍好转的王文果然又回到了宝山沪剧团,于是有了《挑山女人》中那个憨憨的“成子强”。
由于正在太仓进行封闭式排练,此次入围“白玉兰奖”的最年轻沪剧演员洪豆豆昨天没有到场,上海沪剧院青年团团长洪立勇作为代表在论坛上介绍了最年轻一代沪剧演员的生存状况。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