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观众:还是有所需求
上海市中心曾有过一家做戏曲影片长线放映的影院。2012年就专门辟出一个影厅,独家专场放映越剧电影《蝴蝶梦》,共放映了3个月。结果收入近20万元,观众人次近万。很多观众是从浦东或者杨浦区特意赶来影城的,也有很多老年观众连续来看了好几场。
该电影院的负责人说:“其实很多老年观众还是有这方面的需求,可根本找不到还在放映戏曲片的电影院,有些听说了再赶去影院,但已经下片了。戏曲电影现在面临的境地,真的比较尴尬。”
戏曲专家:年轻观众不多
2007年,由郑大圣执导,尚长荣、关栋天主演的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连连获奖。然而,这样一部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刚上映几天就没了踪影。这样的现象在近年来能进入院线的戏曲电影中也屡见不鲜。
不少专家认为,戏曲电影受冷落与整个戏曲业态的萎靡有关。如今,地方剧种数量急剧下降至过去的一半,这必然导致戏迷数量的萎缩和戏曲片观众数量的下降。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葛颖表示,我国长期缺乏对青少年“戏曲美学”的培养,也导致如今戏曲观众青黄不接。
该片导演:创新寻求突破
在3D版《霸王别姬》拍摄前,上海的创作团队曾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如果纯粹将“霸王别姬”从舞台搬上银幕,根本无法吸引年轻观众,但如果注入高科技等新鲜元素,就会大大增强它的艺术感和吸引力,因此决定拍摄3D京剧电影。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融合电影新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吸引了国际影人,导演滕俊杰说:“这也许可以给中国戏曲电影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一些启示。”
业内人士:呼吁政策保护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会长石川认为,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戏曲电影还得靠政策的保护和倾斜。“如今的戏曲影片是把经典用影像的形式保存下来,一味追求市场效应是没有道理的。”他呼吁更多优惠政策,并通过建立文化档案,同时通过电视、音像等其他渠道来回收成本。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也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协商制订商业性与公益性结合,探索适合戏曲片放映渠道的院线模式。在常规商业电影放映院线中开辟戏曲片院线板块,这样才可使戏曲艺术获得更广泛深入的传播。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