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东移其来有自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各种制裁,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陷入苏联解体以来最低谷。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观察家认为俄罗斯外交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将更多倾向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合作。
上海俄罗斯中亚欧洲学会理事张耀指出,在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前后,俄罗斯就已将国家战略重心东移。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多次强调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发展对俄罗斯复兴的关键性,强调要和亚太国家合作,更多参与亚太经济和政治事务进程。因此,俄罗斯的新亚太战略或者说俄罗斯版的“重返亚太”,并非乌克兰危机后突然出现的趋势。
而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确可能更促使俄罗斯战略东移速度加快、力度增强。目前乌克兰局势还处于动荡之中,东部地区与基辅临时政府的冲突愈演愈烈。美欧与俄罗斯的矛盾也没有马上妥协的迹象,美欧已经开始对俄罗斯的一些制裁,并称随着形势发展将有更多制裁逐步推出,俄罗斯将付出更多代价。
张耀认为,目前来看,不在军事上与俄罗斯全面对抗是西方的底线,只有经济制裁才可能真正触及俄罗斯利益。俄罗斯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并不太高,与西方关系密切的主要是能源和金融两个领域。因此,要逼俄妥协,美欧必然在能源和金融问题上做文章。
能源金融俄中联手
从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的应对来看,似乎也对西方制裁做好了心理和策略准备。在能源上,俄罗斯也许会大规模转向,把东方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和出口对象。作为亚太地区新兴市场,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就数量而言,足以消化相当部分俄罗斯的出口量。日本和韩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而且两国的对俄立场与美欧有所不同。在金融上,俄罗斯表示必要时不惜另起炉灶,转而寻求其他减少对美元依赖的清算和支付手段。俄罗斯外贸银行以及一些冶金巨头近日表示,为应对欧盟制裁,考虑在对华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相对而言,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和金融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合作基础,随着形势变化,今后合作潜力将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这对中俄双方而言都是新的机遇和潜力。
拉夫罗夫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昨天在会谈中就商定,要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俄罗斯媒体透露,中俄两国或将在已经持续十余年的天然气供应谈判上达成共识。一旦签署协议,俄罗斯将自2018年开始向中国每年供气380亿至6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天然气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建立平衡合作格局
但有美国媒体指出,与其他大国一样,俄罗斯在亚洲也推行两面下注战略,在支持中国对抗美国的同时,限制中国在亚洲的力量。
对此张耀认为,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外交和发展战略必然是全方位的,不会把所有希望和利益集中在某一个国家。因此除了深化和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之外,俄罗斯也在推动与印度、越南、韩国等亚太国家的各种合作。即便是日本,俄日也已建立2+2部长对话机制。建立较平衡的亚太外交和经济合作格局,才是俄罗斯理想的亚太战略发展方向。本报记者 齐旭